六書正譌
书名《六書正譌》
书名 六书正讹
作者周伯琦
版本元刊元印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元鄱陽周伯琦編注 古者小學以六蓺爲教,則六書之義,人所通習也。後世宿儒碩師,鮮或知之,何邪?俗書行世,迷其文字之本原,而譌謬相承,歷數千年,孰能悉正之哉?邃古之初,倉頡有作,取物之形而象之,見者其識也。因形而指其事,合體而會其意,亦不待智者可知也。衍之爲轉注,爲諧聲,爲假借,而字之義廣矣。史籀始變古文謂之大篆,李斯又變籀法,謂之小篆,雖古法浸異,然其體猶未甚遠,而其義固可攷焉。隸興於秦,而人情樂其簡捷,流而漢、晉,篆法悉廢,人文幾泯矣。夫文字之生,所以傳經載道,述史紀事,治百官,察萬民,其所關繫豈小哉?始皇衡石程書,命邈爲隸,取便官府。隸者,隸輩所書爾,固非士所宜習也,矧由是姿媚轉而爲楷,率略降而爲草,則大失真矣。奚復可究六書之義乎?後漢許叔重氏爲《説文解字》,頗存古訓,然專用小篆,其閒失之鑿。唐三百年以篆名家,惟李當塗而已,於六書之旨無聞焉。宋初徐騎省兄弟始宗許氏之説,考辨推廣。其後,夾漈鄭䱷仲明其類例,發其歸趣,多所補正,然亦見其大略,未能甚悉也。近年永嘉戴氏父子之書行,於六書之義爲詳,讀者惟病其辭之繁,亦可謂之成書矣。翰林直學士監察御史鄱陽周公伯温博聞明識,精於辭蓺,侍講之餘,潛心古學,舉筆作篆,妙絶一世,乃著《説文字原》,以辨昔之鑿而補其闕。又於世俗通行之字,正其點畫偏旁、音義訓詁之譌,使不繆於篆籀六義制作之本旨,名曰《六書正譌》。於乎六書不明,則訓詁名義不得而精矣。訓詁不精,則五經聖賢之言亦從而晦矣。玩味二書,究古文之原,正俗書之失,豈惟游蓺者有補,而同文之治深有賴焉。其啟發後學,不亦盛乎?當嘗待制翰林爲寮屬,聞公之論,尊公之書而不敢忽也,謹以所知者敘于左方。至正十二年歲在壬辰九月,承德郎中書禮部員外郎臨川吴當述。 案,此元刊元印本,每葉十行,小字雙行,每行二十字,小黑口。卷末有『男宗義同門人謝以信校正』一行。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天道講臺三卷 清河祕箧書畫表一卷 管見所及一卷補遺一卷 香痕奩影録二卷 辨亞細亞即安息之誤一卷 光緒朝曲譜十種 改元考同一卷 六書音均表五卷 韓非子一卷 〔康熙〕崇義縣誌不分卷 竹初詩鈔十六卷 望藩存稿一卷 古今振雅雲箋十卷 甲骨文字理惑一卷 弇州山人讀書後八卷 蚓竅集十卷 遂初草廬詩集十卷(西軒草、瀛洲草、石畫龕集各一卷、海山集四卷、越吟集三卷) 新刊名世文宗三十卷 中日商辦瀋陽馬車鐵道股份有限公司條規一卷 太微後集四卷 廣通縣一卷 薛許昌詩集十卷 金石史二卷 田間藏山閣集二十卷 艾學閒談二十卷 佛國記一卷 魚腸劍 學海君道部二百四十卷外目錄八卷出干名類三卷 昊天塔孟良盜骨雜劇一卷 易學啓蒙通釋二卷圖一卷 金卦合璧二卷 〔乾道〕臨安志十五卷 忠經一卷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二十四卷 駱賓王文集十卷 艾子後語一卷 周易參同契發揮三卷釋疑三卷音釋一卷 牧廠地畧一卷 詒穀堂家訓一卷 感天動地竇娥冤一卷 明史藝文志二卷 張蠙詩集一卷 經效産寶三卷續編一卷 敬竈全書一卷 四書便蒙講述二十卷 說文通檢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習之先生全集錄二卷 理虚元鑑二卷 協紀辨方書三十六卷 人譜類記增訂六卷 新編直指算法纂要四卷 皇明遜國臣傳五卷首一卷 官箴集要二卷 平原君書一卷 洛中九老會一卷 唐司空文明詩集三卷 東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 碧蓮居遺稿一卷 豐川續集三十四卷 兵制二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