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簡
书名《汗簡》
书名 汗简
作者郭忠恕
版本馮巳倉手抄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郭忠恕撰 李建中題曰:《汗簡》,元闕撰人名氏,因請見東海徐騎省鉉,云是郭忠恕製,『復舊』『臼』字部末『□』字注脚、『趙』字下俱有『臣忠恕』字,驗之明矣。 自序曰:《汗簡》者,古之遺像,後代之宗師也。蒼頡而下,史籀已還,爰從漁獵,得其一二,傳寫多誤,不能盡通。臣頃以小學蒞官,校勘正經石字,繇是諮詢鴻碩,假借字書,時或採掇,俄成卷軸,乃以《尚書》爲始,石經、《説文》次之,後人綴緝者殿末焉。遂依許氏各分部類,不相間雜,易於檢討,遂題出處,用以甄别,仍於本字下,直作字樣之釋,不爲隸古,取其便識。與今文正同者,惟目録之外,不復廣收。《切韻》、《玉篇》相承紕繆,體既煩冗,難繕牋毫,有所不知,盡缺如也。 《汗簡》,郭宗正忠恕集成之後,儒家罕有得者,余訪之久矣。近聞秘閣新本乃集賢李公衎修,公名建中。公素居外任,藁草秘於巾箱中。大中祥符四年,罷西京留臺,歸闕,果以此書示余。余謂公曰:『結繩之後,蒼頡、史籀製作已來,三王與覇國文字,或有異同。始皇兼天下,李斯爲小篆,可謂至哉!而遭秦之所劫者,盡在此矣。』時五年正月九日也,余尚判步軍糧料。尋奉綸旨,主在京博易兩司,事務皆繁難,而勾撿榷估之餘,得之模寫,至三月二日方畢。雖筆跡駑弱,有愧于名賢,且樂善君子,必憫余留心于此道焉。天禧二年七月十七日,開封府判官虞部員外郎李直方述。 《汗簡》一編,乃郭忠恕所集,凡七十一家字蹟爲證,《古尚書》爲始,《石經》、《説文》次之。觀其源委,深有自來。嗟夫!字學之始,始於蒼頡。無字之字,天真粲然;有字之字,筆法宛然。古無筆,筆于秦,至秦而小篆生矣。今人率皆遺小篆之法,不古之尚,而今之尚,流而愈流,忘本亦(是)〔甚〕。古人製字,良各有説,特後世莫知其故,傳之久而復久,不免有舛謬,竟喪其本真。《汗簡》之作,追古法於既泯,㳅新傳於无窮,郭公之功多矣。後之業字學者,可不知之?庚寅六月,所南鄭思肖爲山磵葉君題《汗簡》後。 馮氏手跋曰:右《汗簡》上中下各二卷,末卷爲《略例》、《目録》,共七卷。李公建中序。爲郭宗正忠恕所撰,引用者七十一家,亦云博矣。崇禎十四年借之山西張孟恭氏,久置案頭,未及抄録。今年乙酉,避兵入鄉,居于莫城西之洋蕩村。大海横流,人情鼎沸,此鄉猶幸無恙。屋小炎蒸,無書可讀,架上偶攜此本,便發興書之,二十日而畢。家人笑謂予曰世□如此,揮汗寫書,□□□□□□□□□□□□□□□□□□□□□予亦自笑而已。猶憶予家有舊抄《張燕公集》,卷末識云:『吴元年南濠老人伍德手録。』此時何時,嘯歌不廢,他年安知不留此洋蕩老人本耶?但此書向無刻本,張本亦非曉字學者所書,遺失譌謬,未可意革。李公序云『趙』字、『舊』字下俱有『臣忠恕』字,今『趙』字下尚存,『舊』下則亡之矣,確然知其非全本也。既無善本可資是正,而所引七十一家,予所有者僅僅始一終亥本《説文》、《古老子》及《碧落碑》而已,又何從訂其譌謬哉?亦姑存其形似耳。又此書亦有不可余意處,如『沔』字、『汸』字、『(泯)〔泜〕』字、『涸』字俱從『水』,今『沔』從『丏』,『汸』從『方』,『(泯)〔泜〕』從『氏』,『涸』從『鹵』。『膌』從『月』,而入『脊』部;『卻』從『邑』,而入『谷』部;『駛』從『馬』,而入『史』部;『朽』從『木』,而入『了』部。諸此之類,不可枚舉。大抵因古文字少,未免援文就部,以足其數,其寔非也。《目録》八紙,應在第七卷,今七卷首行尚存『略敘目録』四字。古人著書,多有目録是他人作者,故每云書若干卷,目録幾卷。即一人所作目録,亦或在後。徐常侍所校《説文》,其明證也。今人一概移置卷首,非是。今此本目録亦在第七卷,後人知之。書成後偶餘二紙,信筆書此,以供他年一笑。太歲乙酉閠六月之十日,孱守老人識。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洋務叢鈔四種 洋務叢鈔四種 經策通纂二種 經策通纂二種 經策通纂二種 懺花 花雨近樓叢鈔十一種續鈔十一種附一種 心矩齋叢書十一種 心矩齋叢書八種 十萬卷樓叢書五十一種 籑喜廬叢書五種 弢園叢書十一種 清芬堂叢書四十六種 翠瑯玕館叢書七十四種 振綺堂叢刻七種(汪氏振綺堂刻書七種) 振綺堂叢刊八種 振綺堂叢刊八種 振綺堂叢書初集十種二集十二種 貴陽陳氏所刊書二種 曼陀羅華閣叢書十六種 靈峯草堂叢書十一種 圍爐新話二種 大亭山館叢書十八種 邵武徐氏叢書二十三種 會稽徐氏鑄學齋叢書(鑄學齋叢書)十三種 會稽徐氏初學堂羣書輯錄十七種 如不及齋叢書(如不及齋彙鈔)十三種 趙氏藏書十六種 津河廣仁堂所刻書八十四種 半厂叢書初編十種 碎佩叢鈴十六種 榆園叢刻十五種附一種 金峨山館叢書(望三益齋叢書)十一種 名山堂叢書三種 玉可庵叢書十二種 養素軒叢錄二十六種 清風室叢刊(清風室叢書)二十種 課餘隨錄十一種 木犀軒叢書二十七種續刻六種 玉雞苗館叢書七種 翠琅玕館叢書五十一種 申報館叢書正集五十七種附錄三種續集一百四十二種 尹氏三種 觀自得齋叢書二十三種別集六種 龍泉師友遺稿合編二種 南菁札記十四種 暢園叢書甲函六種 學古堂日記四十種 自得廬刊書八種 江陰季氏叢刻八種 孫氏山淵閣叢刊(孫氏叢刻)十種 袁爽秋秘笈七種 漸西村舍彙刊四十四種(存七種) 漸西村舍彙刊(漸西村舍叢刻)四十四種 雲自在龕叢書十九種 對雨樓叢書五種 藕香零拾(蕅香零拾、蕅香零拾叢書)三十九種 煙畫東堂小品二十三種 方氏叢鈔十種 求實齋叢書十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