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章句重訂輯釋章圖通義大成
书名《大學章句重訂輯釋章圖通義大成》
书名 大学章句重订辑释章图通义大成
作者朱熹|程復心|王逢|倪士毅|朱公遷
版本元刊本
分类經部>四書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通義大成》,元新安道川倪士毅重訂輯釋,新安東山趙汸同訂,鄱陽克升朱公遷約説,新安林隱程復心章圖,莆田後學王元善通考,後學鄱陽王逢訂定;《通義總要》,林隱程復心了見;《撰經進源流本末》,松塢門人京兆劉用章輯 重訂姓氏 凡例源流 《四書》者,六經之階梯。東魯聖師以暨顔、曾、思、孟傳心之要,舍是無以它求也。孟子没,聖學湮晦千五百年。迨濂洛諸儒先抽關發矇,以啟不傳之秘,而我紫陽子朱子,且復集諸儒之大成,擴往聖之遺藴,作爲《集註章句》、《或問》以惠後學,昭至理於皦日,蓋皜皜乎不可尚已,而其詞意渾然猶經,雖及門之士,且或未能究其精微,得其體要,矧初學之昧昧乎?近世儒者懼誦習之難,於是取子朱子平日之所以語學者,并其高第弟子訓釋之辭,疏於朱子註文之左。真氏有《集義》,祝氏有《附禄》,蔡氏、趙氏有《集疏》、《纂疏》相繼成編,而吴氏《集成》最晚出,蓋欲博采而統一之,但辨論之際,未爲明備,去取之間,頗欠精審,覽者病焉。比年以來,家自爲學,人自爲書。架屋下之屋,疊床上之床,争奇衒異,窃自附於作者之列,鋟於本而傳諸人,不知其幾益,可嘆矣。同郡定宇陳先生、雲峰胡先生睹《集成》之書行於東南,輾轉承誤,莫知所擇,乃各摭其精純,刊剔繁複缺略者,又足以己意。陳先生著《四書發明》,胡先生著《四書通》,皆足以磨刮曏者之敝。而陳先生晚年且欲合二書而一之,而未遂也。友人倪君仲和寔從游於陳先生,有得於講劘授受者,蓋稔且詳,迺會萃二家之説,字求其訓,句探其旨,鳩僝精要,考訂訛舛,名曰《四書輯釋》。學者由是而求子朱子之意,則思過半矣。至正辛巳,建陽劉叔簡得其本而刻之。後二年,倪君復慮其猶有未底於盡善者,爰即舊本重加正是,視前益加精密。徵余敘其所以然者。余窃以爲書固不可不解,解固不可不詳,然理貴玩索,始有自得之功。讀是書者,苟不能沉潛反覆求其義而反諸身,而徒資口耳之末,則非子朱子所望於後學也。倪君曰然,迺敘而書之,以志卷顛云。時至正丙戌長至後七日,新安汪克寛謹書。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書經集傳六卷 書經集傳六卷 書經六卷 書經六卷 書經六卷 書經集傳六卷 書經集傳校勘記一卷 書經蔡傳六卷 書經集傳六卷新增輿圖一卷 書集傳(滿文)六卷 書集傳(滿文)六卷 書經集注十卷 書經集注十卷 書經集注十卷 書經集注十卷 書經集注十卷 書經集注十卷 書經集注十卷 書經集注十卷 書經集注十卷 書經集注十卷 尙書精義五十卷 尙書精義五十卷 尙書精義五十卷 融堂書解二十卷 融堂書解二十卷 尙書詳解五十卷 尙書詳解五十卷 尙書要義三卷(卷七至九) 尙書要二十卷序說一卷 尙書要二十卷序說一卷 尙書要二十卷序說一卷 尙書要二十卷序說一卷 尙書要二十卷序說一卷 書疑九卷 書疑九卷 書疑九卷 書疑九卷 書傳會通十二卷 書集傳或問二卷 書集傳或問二卷 書集傳或問二卷 書集傳或問二卷 尙書詳解十三卷 尙書詳解十三卷 尙書詳解十三卷 古文尙書證訛十二卷 書經金氏注(金氏書經注)十二卷 書經金氏注(金氏書經注)十二卷 書經金氏注(金氏書經注)十二卷 書經金氏注(金氏書經注)十二卷 尙書表注二卷 尙書表注二卷 尙書表注二卷 尙書表注二卷 尙書表注二卷 尙書表注二卷 尙書義粹八卷 尙書義粹八卷 書集傳輯錄纂注六卷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