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辨疑
书名《春秋辨疑》
书名 春秋辨疑
作者蕭楚
版本元刊元印本
分类經部>春秋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三楚隱士子荆蕭楚著,臨江後學性善周自得校正 紹興七年春,天子以太陽有異,氛氣四合,宸心惕然,懼無以弭天灾,詔召中外侍從之臣,各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一人,將延於廷,諏以過失。於是兵部尚書吕公祉以銓充賦,其舉詞大略云:『臣伏覩左承直郎新改差荆湖南路提點刑獄司幹辦公事胡銓,性行恬粹,器識宏遠,自少年登甲科,屏居田里,不願出仕,日從鄉人蕭楚學《春秋》,明《易》象,博極《春秋》。歷考前代治亂,多識前言往行,十餘年間所蓄頗富,試而用之,必有可觀。』有旨令銓具詞業繳進,蓋是年六月一日也。銓既進詞業,即日除樞密院編修官。於是先生終已數年,其學始大行於世。時宰相張忠獻公浚、參知政事張公守、陳公與義聞先生名,皆願見其書而不可得。後忠獻公得先生所著《戰辯》,喟然而嘆,謂銓可謂切中時病矣。明年,銓以妄言不可與金虜和議,觸宰相秦檜怒,罷編修官,削爵竄嶺表凡八年。而新州守張棣觀望朝廷意旨,奏徙銓朱崖島上。又八年而内徙合江。險阻艱難,食有併日,衣無禦冬,而先生之書未嘗一日去手。暇則教子,且訓生徒,各授一經,朝夕肄業,所得綴葺成《易》、《禮記》、《春秋傳》。又覃思《詩》、《書》、《周官》凡十有七年,未能卒業。然凱費之説,骫骳之文,皆先生緒餘也。銓自癸未夏迄辛卯秋,凡四入經筵,咫尺天顔,備顧問,或及經學,則謹對曰:『先生實臣之師。』頃得旨進《羣經傳》,玉音丁寧,有速寫進來之諭。倘遂一經天目,則先生之學,㬭然愈光,豈特銓得以亂思遺老而已哉?羅氏兄弟泳、泌,博學君子也,欲鋟板以傳,且乞銓序。固辭不可,於是乎書。門人胡銓序。 案,《春秋辨疑》十卷,元刊本,每葉二十四行,行二十三字,題曰『三楚隱士子荆蕭楚著,臨江後學性善周自得校正』,《四庫》所收,乃從《永樂大典》輯出,此則其原本也。《大典》篇目相同,惟《王天子天王辨》末『又可知矣』下脱註文數百字,正文數百字,《書滅辨下》篇『然後辨故』下脱三百餘字,餘則無大異也。兩本皆只四十五篇,《江西志》、《萬姓統譜》作四十九篇者誤也。朱竹垞《經義考》僅録胡澹菴序,謂其已佚,則是書之罕見可知矣。《大典》本胡序脱二十餘字,以《澹菴文集》較之,則此本又有不同。《澹菴集》有《蕭先生墓誌》,亦館臣所未見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史綱評要:三十六卷 通義堂集:存二卷 庚子西狩叢談:4卷(第四卷分上下) 張中丞巡事實集錄:3卷,卷首1卷 弢園尺牘:12卷 拙修集:10卷 珍本叢刊 毛詩要義:二十卷,序目一卷 歷代疆域表:3卷 [光緒]夏縣志:10卷,卷首一卷 柳堂外集:二卷 日贯齋塗說:1卷 傳載略 攗古錄金文:9卷 蘭蕙同心錄 味靜齋文存:2卷,味靜齋文存續選:2卷,味靜齋詩存:16卷 桐陰山房叢刻:3種 存漢錄:一卷 清異錄:2卷 金華文略:20卷 寶慶府志:143卷,卷首2卷,卷末3卷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2卷 百川學海一百種 莊子郭註:10卷 樵香小記 肯庵自敘年譜:一卷 楚中會條:1卷 漁洋山人續集:16卷 經學不厭精:2卷 [乾隆]鎮番縣志:1卷 觀山:1本 春秋決事:1卷 (影印宋拓大遠法師)玄秘塔碑 閒居錄:1卷 繪圖目蓮救母全傳:4卷 翼玄:12卷 大學衍義:四十三卷 天童寺志:10卷 沙門日用錄:一卷 小山林堂書畫文房圖錄:10卷 諸經緯遺:1卷 宗槼:一卷 福建藝文志:76卷,附錄4卷,附索引3種 陳君善餘墓誌銘 太清神鑒:六卷 論衡:30卷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1-3輯 少室山房集:64卷 鑪霍屯志略 刑法分則:34章 十三經讀本 李申耆先生年譜(李兆洛):3卷 遊青山記:1卷 新纂氏族箋釋:8卷 亭林餘集:1卷 錢牧齋尺牘:3卷 南湖集:10卷,附錄3卷 論語稽求篇:7卷 息影園詩存:2卷 淮北票鹽志余: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