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詳解
书名《周易詳解》
书名 周易详解
作者李杞
版本文瀾閣傳抄本
分类經部>易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李杞撰 經學不可以史證,經學必以史證,此吾爲書之病也,亦吾爲書之意也。夫聖人之經,所以示萬世有用之學,夫豈徒爲是空言也哉?故經辨其理,史紀其事,有是理必有是事,二者常相關,而不可闕一焉。自後世以空言爲學,歧經與史爲二。尊經太過,而六經之書往往反入於虚無曠蕩之域。吁!是亦不思而已矣。夫經固非史也,而史可以證經,以史證經,謂之駁焉可也。然不質之于史,則何以見聖人之經爲萬世有用之學也耶?且《易》之爲書,蓋聖人憂患之作,于以同民吉凶,而使之趨避焉者也。《易》書既作,凡所以避凶趨吉、酬酢泛應者,在天下日用之際有不窮之妙。是《易》之爲《易》,是聖人應世之書,吉凶悔吝、治亂安危、得失禍福之理之所萃焉者也,而奈何以空言學之乎?文中子曰:『《易》,聖人之動也,于是乎用之以乘時矣。』夫時變之來無窮,而《易》之理亦與之无窮。善用之則吉,不善用之則悔吝。古之聖人所以周流變化而前民之用者,皆用《易》之妙也。堯、舜之揖遜,湯、武之征伐,伊、周之達,孔、孟之窮,在天下有如是之時,在《易》有如是之理,在聖人有如是之用,蓋不獨十三卦制器尚象爲然,而孰謂可以虚文而輕議之也哉?故吾於《易》多證之史,非以隘《易》也,所以見《易》爲有用之學也。因取文中子之言,而以用《易》名編。嗚呼!學《易》非難,而用《易》爲難,吾其敢自謂能爾乎?嘉泰癸亥六月望日,謙齋居士李杞子才序。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海天琴思錄八卷 土風錄十八卷 水經注四十卷 楚辭集注八卷辯證二卷 傅青主女科二卷補遺一卷產後編二卷 禮記集說十卷 頗宜茨室日記不分卷(光緒二十三年一月一日至三十四年十月七日) 大打董家廟七折 國語二十一卷 仁書二卷 苾芻館詞集六卷 試律淺說易知集四卷 古調獨彈不分卷 洛學編六卷 欽定滿洲源流考二十卷首一卷 太常公[錢薇]年譜一卷 守城救命書一卷 漸西村人初集十三卷附錄一卷 詞選二卷 雲棲法彙二十八種七十四卷 汴遊冰玉稾四卷 樊榭山房文集八卷 三通考輯要 唐詩豔逸品四卷 訂訛類編六卷續補二卷 吳會英才集二十卷 說文解字十五卷 甘肅忠義錄傳十七卷表二十六卷 新刻元龍太子全傳二卷 笥河詩集二十卷文集十六卷 元史氏族表三卷 濯絳宦存稿(噙椒詞)一卷 吳越備史四卷補遺一卷 豳風廣義三卷 嘉靖以來内閣首輔傳八卷 中國最新仕商尺牘教科書二卷 近科通雅集初編不分卷 江蘇省例續編不分卷(清同治八年至光緒元年) 唐律賦鈔一卷 黑奴籲天錄四卷 讀素問鈔十二卷 廣東各廠上下水貨物抽厘例則一卷 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曝書亭詩錄箋注十二卷 繪影香艷集一卷 讀禮條考二十卷 劍光樓詩鈔四卷文鈔一卷劍光樓詞一卷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總目一卷檢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韻一卷補遺一卷備考一卷 夏峰先生集十四卷首一卷補遺二卷 酌雅齋四書遵注合講十九卷附圖說一卷 唐人合集四種 太學增修聲律資用萬卷菁華前集八十卷後集八十卷續集三十四卷 履園叢話二十四卷 蕉軒摭錄十二卷 後漢書疏證三十卷 練浦攀轅圖詩一卷 松窗百說不分卷 杜工部集二十卷首一卷 歷代名人年譜十卷 名醫類案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