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齋先生易傳
书名《誠齋先生易傳》
书名 诚斋先生易传
作者楊萬里
版本明刊本
分类經部>易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寶謨閣學士楊萬里廷秀著 《易》者何也?《易》之爲言變也。《易》者聖人通變之書也。何謂變?蓋陰陽,太極之變也;五行,陰陽之變也;人與萬物,五行之變也;萬事,人與萬物之變也。古初以迄于今,萬事之變未已也。其作也,一得一失;而其究也,一治一亂。聖人有憂焉,於是幽觀其通,而逆紬其圖,《易》之所以作也。《易》之爲言變也。《易》者聖人通變之書也。其窮理盡性,其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其處顯,其傃窮,其居常,其遭變,其參天地,合鬼神,萬事之變方來,而變通之道先立。變在彼,變在此,得其道者,啻可哲,慝可淑,眚可福,危可安,亂可治。致身聖賢,而躋世泰和,猶反手也。斯道何道也?中正而已矣。唯中爲能中天下之不中,唯正爲能正天下之不正,中、正立而萬變通。此二帝、三王之聖治,孔子、顔、孟之聖學也。後世或以事物之變爲不足以攖吾心,舉而捐之於空虚者,是亂天下者也。不然,以爲不足以遁吾術,挈而持之以權譎者,是愈亂天下者也。然則學者將欲通變,於何求通?曰道。於何求道?曰中。於何求中?曰正。於何求正?曰易。於何求易?曰心。愚老矣,嘗試與二三子講之,二三子以爲愚之言乎非也。愚聞諸先儒,先儒聞之三聖,三聖聞之天。淳熙戊申八月二日,廬陵楊萬里序。 臣寮上言:臣猥以庸虚,誤蒙聖恩,擢寘經筵,使以《周易》備員進講。自惟固陋,無以仰贊聖學之懿,徒思罄竭,以效涓埃。臣竊見故寶謨閣學士楊萬里有德有言,縉紳景仰。臣嘗見其所著《易傳》,始於《上經》,終於《繫辭》,備行箋釋,其於天人之藴,事物之理,微顯闡幽,坦然明白,近時《易》學未見有過之者。乃深自閟藏,不以輕授,意欲竢後世之知。今遇聖明,理難終晦。臣愚,欲望聖慈降付三省,劄下吉州,令具筆札,就其家取本抄録,委官點對,繕寫投進,以備經筵講讀。豈惟愚臣得沾一溉之益,以仰贊緝熙之明,亦使著書立言之士得顯行於聖世,實天下學士大夫之幸。取進止。奉旨依。 承議郎前權通判道州軍州兼管内勸農營田事楊長孺狀申,准本州公文,備准省劄,照對先父故寶謨閣學士楊萬里生前所著《易傳》,蓋自淳熙戊申八月下筆,至嘉泰甲子四月脱稿,閲十有七年而後成書,平生精力盡於此書,然自以發揮其所學,初非徼覬於當時,尚未敢云私淑諸人,夫豈望徹聞於上?兹承州牒,備准省劄,爰因臣寮之上奏,遂辱君命而下取。惟先父著述之勤苦,乃一旦昭升而顯行。蕞爾不省之孤兒,矍然祇奉於明詔,欣逢聖世,敢匿父書?敬拜給劄之恩,謹出遺編之帙。所有先父《易傳》一部二十卷,約十五萬字,家藏見在,乞繕寫申發。 六經至夫子而大備,然《書》非夫子作也,定之而已耳;《詩》非夫子作也,删之而已耳;《禮》、《樂》非夫子作也,正之而已耳;惟《易》與《春秋》,所謂夫子之文章與?昔者伏羲作《易》矣,時則有其畫无其辭。文王重《易》矣,時則有卦辭无餘辭。至吾夫子特起乎兩聖之後,而超出乎兩聖之先,發天之藏,拓聖之疆,挹彼三才之道,而注之於三絶之簡,於是作《彖辭》,作《象辭》,又作《小象》之辭,又作《文言》之辭,又作二《繫》之辭,又作《説卦》之辭,又作《序卦》之辭,又作《雜卦》之辭。大之爲天地,纎之爲毫末,顯之爲人物,幽之爲鬼神,明之爲仁義、禮樂,微之爲性命,炳然蔚然,聚此書矣。其辭精以幽,其旨淵以長,其道博以崇。是書也,其藴道之玉府,陶聖之大鈞也與?季札聘魯,見《易象》而喜曰:『周禮盡在魯矣!』當是時,豈《易》之書惟魯有之與?抑諸國皆有,而吴未有與?宜其見之而喜也。然札之所見者,羲、文之《易》而已,未見夫子之《易》也。見羲、文之《易》,其喜也如此。使見夫子之《易》,其喜又當何如哉?今乃得見季札之所未見。嗚呼!後之學者一何幸也。子貢在三千、七十之中,其科在乙,其名在六,其不在升堂入室之閒乎?然長歎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夫子之《易》書非性與天道之言,而子貢獨不得聞者,豈歎之之時此書未作與?抑已作而未出與?今乃得聞子貢之所不得聞。嗚呼!後之學者又何幸也。學者每謂,聞而知不若見而知,蓋聞者疎,見者親,聞者略,見者詳也。觀子貢之歎,則見而知者反不若聞而知者與?然則學者之羨子貢,又安知子貢之不羨學者也。嗚呼!後之學者又何幸也。嘉泰甲子四月八日,萬里後序。 張時徹序嘉靖四十二年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誌銘廣例:2卷 通州志:八卷 吳蕈譜:一卷 太湖備考:十六卷 蓉湖草堂贈言錄:1卷 敍祿:一卷 揭陽縣續志:[光緒]:4卷,首1卷 元草堂詩餘:三卷 倫敦鐵路公司章程 趨庭隨筆:1卷 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111卷,附閨秀詞鈔16卷,補遺1卷 玉芝山稿:22卷 學思錄:三卷 王廙易注 中論:2卷 名人楹聊:第2輯 辯誣筆錄:一卷 孫庵老人自訂五十以前年譜 吳容甫公家傳:[吳佐] 千金方衍義:30卷 軍事詩選:8卷 河北省方志展覽會目錄 大愚堂詩集:2卷 上海工部局衛生處處長民國十四年衛生報告 涑水紀聞:16卷,補遺1卷 三家絕句選:五卷 遊張公洞記:1卷 酒顛補:三卷 李秀成供狀:4卷 華陽國志:14卷 附 1卷 大明興隆(卯本):[隋唐] 海上羞客詩四編:1卷 憲政編查館奏考核違警律摺:附單一件 西疆雜述詩:3卷 易圖明辨:10卷 古今文藝叢書:6集,88種 龍川文集:30卷 後漢書:120卷 說文聲系:14卷 卷末 1卷 重定金石契:不分卷 奏摺簿:[光緒二二至二五年] 大清歷朝實錄 學林:10卷 式古堂書畫匯考:三十卷 明詩綜:100卷 益部談資 楊氏族譜:[麻城]:35卷,首5卷 戰國策補注:三十三卷 葉天寥自撰年譜/年譜別記 東林本末:3卷 觀佛三昧海經:10卷 韓城縣志:[乾隆]:16卷,首1卷 李鴻章:1卷 欽定總管內務府堂現行則例:4卷 海國圖志:50卷 弇州山人年譜 詞綜:三十六卷 火龍經:3卷 玉臺畫史:五卷,附別錄一卷 釋常談: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