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集
书名《陶淵明集》
书名 陶渊明集
作者陶潛
版本校宋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内容 汲古阁毛氏校本,孙淇所传录。孙子宝洲,号竹芗,邑人也。案:毛氏《秘书目录》载有宋本《陶渊明集》,所谓与世本敻然不同者,所校当即出此。首诗四卷,次杂文四卷,又次《集圣贤群补录》二卷,冠以昭明太子序。而退颜光禄诔、昭明《传》於《附录》中。《附录》上卷为《诔》、《传》、《年谱》。《年谱》,河南吴仁杰编次者也。下卷为曾纮《说》,骆庭芝《斜川辨集》、《总论集》。《总论》凡九条,集苏东坡、黄山谷、陈后山、杨龟山、朱晦菴、真西山、魏鹤山、葛常之、蔡宽夫之论也。《附录》後终以阳仆射《序录》,宋丞相《私记》两则,而不载思悦《书後》一篇,不著编刻者名氏。观其引西山诸人说,则後於曾刻矣。今世所行翻宋刻巾箱本十卷颇精,然以此核之,互异不少。如昭明序“结驷连骑之荣”,此作“连镳之游”:“以见珍而终破”,此作“招破”:“至於子常、甯喜之伦”,“於”此作“如”:“岂不痛哉”,此作“痛矣”:“又楚子观周”,“又”下此有“有”字:“抑乃爵禄可辞”,“抑”此作“亦”。卷二诗三十一首,此作三十首,无《问来使》一首也。《游斜川诗》序“辛丑正月”,“丑”下此有“岁”字;《西田获早稻》诗“升酒散襟颜”,此作“■〈忄禁〉颜”;《咏荆轲》诗“心知去不归”,此作“公知”;《联句》“高柯濯条幹”,“濯”此作“擢”;《闲情赋》序“并固触类”,此作“并因”;《桃花源记》“芳草鲜美”,此作“芳华”;《晋故西征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西征”,此作“征西”,“仕吴司马”,此作“司空”;《与子俨等疏》“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此作“皆弟兄”;《集圣贤群辅录》“叔向曰三十七年”,“三”此作“生”,“王敦字处仲”,此作“处冲”,“三墨不尊於名”,此作“於人”;《靖节徵士诔》此作“静”,(篇末“旌此静节”同。)“辙途殊轨者多矣”,此作“辍涂”。“《传》,昭明太子撰”,“昭”上此有“梁”字,“即日解绶去职”,“解”下此有“印”字;北齐杨休之《序录》,此作阳休之;宋朝宋丞相《私记》,此作“本朝曾纮说”:“寄示莪阳太守公”,此作“义阳”。案:刘宋有义阳郡,而《地志》从未有莪阳也。至子注之可正其讹者,如:《阻风规林》诗注“一作清”,此作“凊”;《下■〈氵巽〉田舍获》诗注“一作事耕稼”,此在“戮”字上;《责子》诗题注“五人”上空格,此作“共”;《归去来兮辞》注“一作足为缺两字”,此云“一作过足为润”。《读史述七十二弟子章》“赐独长年”下注,“一作永年,又作卒作”,此於“长”字下注云:“一作永,又作卒”;《张长公章》“谁知斯意”下注“一曰世路皆为,而我独异”,此注在“皆为长异”下,又多“一作世路多伪而我独异”十字;《集圣贤群辅录》“赵无恤襄子”注“赵襄始为卿”,此作“赵衰”:“右八顾”注“《汉书》”,此作“《後汉书》”:“太常张奂”注“幽闲清静”,此作“幽并”。其馀互异脱漏,不可殚述。略举数条,是本之胜,已可概见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蟲薈五卷 秋蘋印草二卷 三史拾遺五卷宋遼金元四史朔閏攷二卷 松靄初刻六種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附考証 南齋先生魏文靖公摘藳十卷附錄一卷 歷代政要表二卷 [道光]鶴峯州志十四卷首一卷 春秋大事表五十卷綱領一卷偶筆一卷輿圖一卷附錄一卷 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別集一卷 新鎸全像通俗演義隋煬帝艷史二十二卷四十回 思古齋雙鉤漢碑篆額三卷 靜廉齋詩集二十四卷 書集傳六卷 述記四十六種 南華經十六卷 春秋王霸列國世紀編三卷 留爪集一卷 釋迦譜十卷 居士傳五十六卷 韓文考異十卷 斯文精萃不分卷 拳匪紀略八卷前編二卷後編二卷圖一卷 倭文端公遺書八卷首二卷末一卷續刻三卷 嘉靖四年順天府鄉試録一卷 吳門表隱二十四卷 詩集傳音釋二十卷 董氏叢書十六種 春草堂詩話十六卷 環天室古近體詩類選五卷後集一卷 御製人臣儆心錄一卷 朱柏廬先生大學講義一卷朱柏廬先生中庸講義二卷 觀古堂書目叢刻 小學類編六種 女科要旨四卷 圖像水黃牛經合併大全二卷 楓山先生集九卷 荆州記三卷 光緒壬寅補行庚子辛丑恩正併科鄉墨不分卷 麝塵集一卷 太上感應篇註講證案彙編二卷 大雲山房文稿初集四卷二集四卷 左傳舊疏考正八卷 籜廊璅記九卷 小學纂注六卷 池北偶談二十六卷 蘇文忠公詩編註集成四十六卷目錄一卷 梅雪堂詩集十卷 衎石齋記事槀十卷 [乾隆]西安府志八十卷首一卷 祕書廿一種 餐芍華館隨筆二卷 避園擬存詩集一卷 歷代帝王世系圖一卷 想當然耳八卷 [嘉慶]續纂淮關統志十四卷 古香齋鑒賞袖珍初學記三十卷 庸書二種附一種 上海圖 漱芳軒合纂禮記體註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