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
书名《毛詩》
书名 毛诗
作者鄭玄
版本宋刊本
分类經部>詩類
下落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内容 此南宋巾箱本,分卷与《唐石经》同。第一卷首行题:“《毛诗》卷第一。”次三行,题:“唐国子监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州刺史吴县开国男陆德明《释文》附。”四行题:“《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以下题“《毛诗国风》”,以下题“郑氏笺”。第二卷以後,无唐国子云云二行,馀悉同前。每半叶十行,行大字十七,小字廿二。《传》、《笺》下即接《释文》,不加识别。惟所音经注字,皆作阴文。於《释文》多所删改,与原书及注疏本不同。宋讳“匡”、“殷”、“桓”、“觏”、“慎”字有阙笔,而“敦”字不阙,孝宗以後刻本也。是本胜处,往往与《唐石经》及宋小字本、相台本合。今以木渎周氏刊本校之,其足以是正周本者,具著於篇。&&&《樛木》《序》笺“后妃能和谐,众妾不嫉妒,其容貌恒以善言逮下而安之”。周本无此二十二字。&&&《兔罝》《传》“椓、杙声也。”“杙”,周本作“弋”。&&&《柏舟》《经》“寤擗有摽。”又《传》:“擗、拊心也。”周本皆作“辟”。案:作“擗”,与《玉篇手部》引《诗》同。&&&《燕燕》《经》“上下其音。”又《笺》:“上下其音。”周本皆作“下上”。案《传》云:“飞而上曰上音,飞而下曰下音。”此本先上、後下,与《传》义合。又《正义》云:“故以上下其音,喻言语大小。”据此,则《正义》本亦作“上下”。今本俱作“下上”者,疑即开成所改也。《笺》“声有小大也。”与宋小字本、相台本并同。周本作“大小”。&&&《终风》《经》“愿言则嚏。”与《唐石经》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嚏”作“疐”。&&&《击鼓》《序笺》“伐郑,在鲁隐四年。”与小字本同。周本“隐”下有“公”字。案:《正义》标起止云“至隐四年”,则无者是也。&&&《匏有苦叶》《经》“济盈不濡轨。”又《传》“由辀以上为轨。”《笺》:“渡深水者必濡其轨。”周本“轨”皆作“■〈車几〉”。又“雝雝鸣雁”。周本“雁”作“雁”,《传》、《笺》同。&&&《谷风》《笺》“母者喻禁新昬。”与相台本同。惟“昬”下无“也”字为异。周本“喻”作“谕”。又“君子亦但以我御穷苦之时。”周本“御”作“御”。案上文“亦以御冬”,笺云:“以御冬月乏无时也。”此郑以今字释古字之例。後人改《笺》从《经》,非是。&&&《旄邱》《传》“如葛之蔓莚相连及也。”与《释文》合。小字本及《考文》所引古本亦同。周本“莚”作“延”。&&&《简兮》《序》“卫之贤者仕於泠官。”又《笺》“泠官”、“泠氏”。周本俱作“伶”。案:《五经文字》云,泠,乐官。或作“伶”,讹。则作“泠”者是。&&&《君子偕老》《序笺》“人君、小君也。或者小字误作人耳。”周本无此十二字。《传》“行可委曲从迹也。”周本“从”作“踪”。案:《羔羊传》“行可从迹也”,与此《传》正同。故《释文》不更出“从迹”。阮氏《校勘记》谓此传当作“从”,惜未得此本作证也。《笺》“以为媛助也。”与小字本同。周本“媛”作“援”。&&&《定之方中》《笺》“其体与东辟连。”与小字本同。周本“辟”作“壁”非是。说见《校勘记》。《传》“度日出日入以正东西。”周本“正”作“知”。案:上《传》“昏正四方”下《传》“南视定,北准极,以正南北”,皆作“正”。则此句作“知”非。《传》“可以为大夫。”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作“卿大夫。”&&&《相鼠》《经》“人而无仪。”周本“仪”作“义”。《传》、《笺》同。《传》“体、支体也。”周本在“相鼠有体”下,此本在“胡不遄死”下。&&&《淇奥》《传》“有康叔之馀烈。”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无“馀”字。&&&《硕人》《传》“蝤蛴、蝎蟲也。”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无“蟲”字。&&&《氓》《传》“泮、坡也。”与相台本同。周本“坡”作“陂”。&&&《河广》《笺》“小船曰刀。”周本“刀”误“舠”。&&&《黍离》《传》“自上降监,则称上天。”周本“监”作“鉴”。案:《周礼大宗伯》疏引《异义古尚书》说云:“自上监下,则称上天。”据此,则作“鉴”者非。&&&《君子于役》《传》“鸡栖于杙为桀。”周本“杙”作“弋”。&&&《大叔于田》《序》“叔多才而好勇。”与《唐石经》小字本、相台本并同。周本无“好”字。《经》“大叔于田。”周本无“大”字。案:此与《唐石经》同。又“两骖雁行。”周本“雁”作“雁”,笺同。&&&《山有扶苏》《传》“扶渠也。”周本“扶”作“夫”。&&&《东门之墠》《传》“则如茹藘在阪。”与相台本同。周本脱“如”字。&&&《南山》《笺》“襄公素与淫通。”周本“素”作“数”。&&&《杕杜》《笺》“希少之貌。”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希”作“稀”。&&&《葛生》《传》“茔域也。”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茔”作“营”。&&&《蒹葭》《笺》“苍苍然彊。”与相台本同。周本“彊”下有“盛”字。《经》“蒹葭凄凄。”与《唐石经》同。周本作“萋萋”。&&&《衡门》《笺》“取其口美而已。”与小字本同。周本作“美口”。&&&《株林》《笺》“从夏氏子南之母。”与小字本同。周本无“氏子”二字。&&&《素冠》《笺》“栾栾然瘠瘦也。”与小字本同。“瘠瘦”,周本作“迎瘠”。&&&《候人》《传》“道路送宾客。”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送”下有“迎”字。&&&《七月》《经》“二之日栗烈。”与《释文》、《唐石经》、小字本、相台本并同。周本作“栗洌”。又“七月鸣鵙。”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鵙”作“鶪”。&&&《采薇》《笺》“今薇生而行。”与小字本、相台本、《考文》引古本并同。周本“薇”下有“菜”字。又“行反在於道路犹饥渴。”与小字本同。周本“渴”上有“犹”字。&&&《蓼萧》《经》“鞗革忡忡。”与相台本同。周本作“冲冲”。&&&《采芑》(《车攻》)《传》“击则不得入。”与小字本、相台本、《考文》引古本同。周本“击”作“轚”。&&&《鸿雁》《序》“《鸿雁》、美宣王也。”周本“雁”作“雁”,下同。&&&《斯干》《笺》“似,读作巳午之巳。”周本作“读如”。&&&《正月》《笺》“言朝廷曾无桀臣。”周本“桀”作“杰”。又“弃辅,谓远贤也。”周本,“谓”作“喻”。&&&《十月之交》《序笺》“此篇疾艳妻扇方炽。”周本“炽”作“处”。又“非此篇之所云番也。”与小字本同。周本“之”下衍、“内”字。《章句》“十月之交,八章”。与相台本同。周本无“之交”二字。&&&《雨无正》《经》“旻天疾威。”周本作“昊天”。又“曾我暬御。”与《唐石经》同。周本“暬”作“■〈執上白下〉”又“慘慘日瘁。”与《唐石经》同。周本作“憯憯”。《笺》“故不悖逆。”周本“逆”作“遻”。&&&《小旻》《笺》“旻天之德。”周本“天”误“王”。《传》“訿訿然思不称乎上。”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乎”作“其”。又“伊于胡厎。”周本“厎”作“底”。&&&《小宛》(弁)《经》“不离于里。”与《唐石经》同,最是。周本“离”作“罹”。又“析薪杝矣。”与《唐石经》及《五经文字》引同。周本“杝”作“扡”。&&&《四月》《笺》“烈烈、犹栗烈也。”案:《唐石经》“一之日栗烈”本不作“洌”,此本凡用“栗烈”字,皆与《唐石经》合。周本“烈”误“洌”。&&&《北山》《传》“尽力劳瘁,以从国事。”周本作“劳病”。&&&《无将》《经》“维尘雝兮。”与相台本同。周本“雝”作“雍”。&&&《鼓钟》《传》“东夷之乐曰昧。”周本“昧”作“韎”。&&&《隰桑》《经》“中心藏之。”与《唐石经》初刻同。周本“藏”作“臧”。&&&《棫朴》《经》“奉璋峨峨。”与《唐石经》同。周本作“峨峨”。&&&《笺》“以罔罟喻为政。”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罔”误“网”。&&&《思齐》《笺》“无是痛伤。”周本下有“其所为者”四字。&&&《下武》《笺》“此三后既没登遐。”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遐”作“假”。&&&《生民》《传》“种、杂种也。”与《释文》合。周本“杂”作“雍”。&&&《笺》“上帝则安而歆享之。”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享”作“飨”。&&&《行苇》《经》“或授之几。”周本“授”误“受”。《传》“言宾客次序皆贤。”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序”作“弟”。&&&《公刘》《经》“既景乃冈。”周本“乃”作“乃”。案:《传》文作“乃冈”,则作“乃”者非。&&&《桑柔》《经》“好是稼穑。”又“稼穑维宝。”周本并作“家啬”。《笺》“但好用是居家吝啬。”周本“家”下衍“之”字。&&&《雲汉》《传》“祭事不县。”周本“事”作“祀”。案:宋十行本、《正义》正作“事”,与此合。《笺》“又无赏赐也。”周本“又”作“人”。案:《正义》云,“又无赏赐”,则作“又”者是也。《考文》云:古本作“又”。宋板同。山井鼎所见宋板,与此正同。阮氏疑《考文》采《正义》之说,由未见此本故也。&&&《崧高》《经》“往近王舅”。周本“近”作“■”。&&&《烝民》《经》“我仪图之。”周本“仪”作“义”。&&&《韩奕》《序笺》“所望祀也。”周本“所”作“祈”。《传》“宣王平大乱。”与小字本、相台本并同。周本“宣”上衍“今”字。&&&《江汉》《传》“矢、弛也。”周本“驰”作“施”。&&&《瞻卬》《笺》“施刑罪以罗罔天下。”周本“罔”作“网”。以下文“天之降罔”笺及《召旻》“天降罪罟”笺证之,则作“罔”者是也。“罔”、“网”古今字。&&&《维清》《笺》“始祭天而征伐也。”周本“征”作“枝”。&&&《时迈》《序》“巡狩告祭■〈此上示下〉望也。”周本“■〈此上示下〉”作“柴”。&&&《潜》《传》“潜、糁也。”与《释文》引《旧诗传》合。周本“糁”作“槮”。&&&《丝衣》《序笺》“商谓之彤。”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肜”作“融”。&&&《駉》《传》“仓祺曰骐。”周本“仓”作“苍”。&&&《泮水》《传》“言有声也。”与小字本、相台本同。周本“有”作“其”,与《正义》不合。&&&《那》《传》(?)“序助者来之意也。”与小字本同。周本作“之来”非。&&&烈祖《序笺》“古者君丧,三年既毕,禘於其庙,而後祫祭於大祖。明年春,禘於群庙。”周本作“古者丧,三年既毕,祫於大祖。明年,禘於群庙”。《经》“来假来享”。周本“享”作“飨”。&&&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本。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竹书佚文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 太祖高皇帝实录稿本 历代纪年汇抄 校刊资治通鉴全书 资治通鉴汇刻 资治通鉴大全 资治通鉴纲目四编合刻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全书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全书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全书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全书 资治通鉴纲目全书 资治通鉴纲目全书 通鉴纲目全书 通鉴纲目全书 通鉴纲目全书 两汉纪(前后汉纪) 两汉纪(前后汉纪) 两汉纪(前后汉纪) 两汉纪(前后汉纪) 两汉纪(前后汉纪) 清史稿底本(列传部分) 国史列传 国史馆签档 阈史逆臣传 国史逆臣传 国史逆臣传 钦定国史逆臣传 贰臣传十二卷逆臣传四卷 贰臣传十二卷逆臣传四卷 贰臣传十二卷逆臣传四卷 贰臣传八卷逆臣传二卷 贰臣傅不分卷逆臣传不分卷 贰由传二十卷逆臣传八卷 贰由传二十卷逆臣传八卷 贰臣傅 贰臣传 贰臣传 贰臣传 贰臣传 贰臣传 贰臣传 贰臣传 钦定国史贰臣表传二十卷逆臣传四卷 钦定国史贰臣表传 国史贰臣传表 钦定国史贰臣表传甲编 清史畴人传 昭忠祠列傅续编 昭忠祠列传续编 昭忠祠列传续集 昭忠祠列传二集 昭忠祠列传初集 钦定国史忠义传 国史儒林传 淸史列傅稿 国史列传(阳湖籍) 文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