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四朝詩
书名《御定四朝詩》
书名 御定四朝诗
作者爱新觉罗·玄烨
版本
分类集部>總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康熙四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右庶子張豫章等奉敕編次。凡宋詩七十八卷,作者八百八十二人。金詩二十五卷,作者三百二十一人。元詩八十一卷,作者一千一百九十七人。明詩一百二十八卷,作者三千四百人。每代之前,各詳敘作者之爵里。其詩則首帝制,次四言,次樂府歌行,次古體,次律詩,次絕句,次六言,次雜言。以體分編。唐詩至五代而衰,至宋初而未振。王禹偁初學白居易,如古文之有柳穆,明而未融;楊億等倡西昆體,流布一時。歐陽修、梅堯臣始變舊格,蘇軾、黃庭堅益出新意,宋詩於時為極盛。南渡以后,《擊壤集》一派參錯并行,遷流至於四靈、江湖二派,遂弊極而不復焉。金人奄有中原,故詩格多沿元祐,迨其末造,國運與宋同衰,詩道乃較宋為獨盛。元好問自題《中州集后詩》曰:“鄴下曹劉氣侭豪,江東諸謝韻尤高。若從華實評詩品,未便吳儂得錦袍。”豈虛語乎!有元一代,作者云興,虞、楊、范、揭以下,指不勝屈。而末葉爭趨綺麗,乃類小詞。楊維楨負其才氣,破崖岸而為之,風氣一新,然訖不能返諸古也。明詩總雜,門戶多岐,約而論之,高啟諸人為極盛。洪熙、宣德以后,體參臺閣,風雅漸微。李東陽稍稍振之,而北地、信陽已崛起與爭,詩體遂變。后再變而公安,三變而竟陵,淫哇競作,明祚遂終。大抵四朝各有其盛衰,其作者亦互有長短。而七百馀年之中,著作浩繁,雖博識通儒,亦無從遍觀遺集。至於澄汰沙礫,披檢精英,合四朝而為一巨帙,勢更有所不能矣。我國家稽古右文,石渠天祿之藏,既逾前代;我圣祖仁皇帝游心風雅,典學維勤,乙覽之馀,咸無遺照。用能別裁得失,勒著鴻編,非惟四朝作者,得睿鑒而表章。即讀者沿波以得奇,於詩家正變源流,亦一一識其門徑。圣人之嘉惠儒林者,寧淺鮮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禹貢章句四卷禹貢圖說一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蘭閨寶錄六卷 堯峯文鈔五十卷 荀子二十卷 三唐人集三種 花鏡六卷 歐陽文忠公五代史抄二十卷 [江蘇武進]江氏宗譜十二卷 漢石例六卷 匏廬詩話三卷 善牧芳型 律賦類纂十四卷 史記菁華錄六卷 [康熙]臨朐縣志四卷 [光緒]沁州復續志四卷末一卷 孟塗初集十卷 新訂四書補註備旨十卷 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說 [弢園經學輯存]三種 練川名人畫像四卷附二卷續編三卷 塔爾巴哈台事宜四卷 元文類刪四卷 萬國新史大事表十八卷 永樂大典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 鄂宰四種 知本提綱十卷 天下郡國利病書一百二十卷 雙紅豆詞二卷水雲欸乃 神明境二卷 兩當軒詩鈔十四卷悔存詞鈔二卷 鼎鍥趙田了凡袁先生編纂古本歷史大方綱鑑補四十卷首一卷 神農本草三卷 書傳音釋三卷 奏定學堂章程二十種 昌黎先生詩集注十一卷 諸經日誦集要二卷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續集十一卷别集十卷 瀛環志略十卷 力學課編八卷首一卷 隨園圖 檀几叢書一百五十七種 大清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時憲書 京張鐵路工竣通車奏報演說 干支集錦二十四卷 蓮窗雜著一卷 詩附記四卷 巧姻緣(還魂記) 長春真人西遊記二卷 白雲村文集四卷 四銅鼓齋論畫集刻十二種 [湖南長沙]梁氏支譜 不知醫必要四卷 顏君廟碑 文集十番譜二卷 兩淮鹽法撰要二卷 說文解字繫傳四十卷校勘記三卷 開知錄十四卷 四子書一卷 新傳理性元雅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