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詩刪
书名《古今詩刪》
书名 古今诗删
作者李攀龍
版本江苏巡抚采进本
分类集部>總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李攀龍編。攀龍有《詩學事類》,已著錄。是編,為所錄歷代之詩,每代各自分體,始於古逸,次以漢、魏南北朝,次以唐,唐以后繼以明,多錄同時諸人之作,而不及宋、元。蓋自李夢陽倡不讀唐以后書之說,前后七子,率以此論相尚。攀龍是選,猶是志也。江淹作《雜擬詩》,上自漢京,下至齊、梁,古今咸列,正變不遺。其《序》有曰:“蛾眉詎同貌而俱動於魄,芳草寧共氣而皆悅於魂”。又曰:“世之諸賢,各滯所迷,莫不論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豈所謂通方廣恕,好遠兼愛?然則文章派別,不主一途,但可以工拙為程,未容以時代為限。宋詩導黃、陳之派,多生硬杈椏;元詩沿溫、李之波,多綺靡婉弱。論其流弊,誠亦多端,然鉅制鴻篇,亦不勝數,何容刪除兩代,等之自鄶無譏。王士禎《論詩絕句》有曰:“鐵崖樂府氣淋漓,淵穎歌行格侭奇;耳食紛紛說開寶,幾人眼見宋元詩?”其殆為夢陽輩發歟?且以此選所錄而論,唐末之韋莊、李建勛,距宋初閱歲無多;明初之劉基、梁寅,在元末吟篇不少。何以數年之內,今古頓殊,一人之身,薰蕕互異,此真門戶之見,入主出奴,不緣真有限斷。厥后摹擬剽竊,流弊萬端,遂與公安、竟陵同受后人之詬厲,豈非高談盛氣有以激之,遂至出爾反爾乎?然明季論詩之黨,判於七子,七子論詩之旨,不外此編。錄而存之,亦足以見風會變遷之故,是非蜂起之由,未可廢也。流俗所行,別有攀龍《唐詩選》,攀龍實無是書,乃明末坊賈割取《詩刪》中唐詩,加以評注,別立斯名,以其流傳既久,今亦別存其目,而不錄其書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茗齋百花詩:2卷 南北詞簡譜:4卷 杜詩鏡銓:20卷,附錄1卷 開封府志:[康熙]:40卷 獨悟庵叢鈔 柴村文集:十二卷 大清光緒二十七年時憲書 李杜詩集合選:16卷 欽定中樞政考:32卷 祈嗣真詮:1卷 張文忠公全集:29卷,附錄2卷 中南半島地區地圖 史通通釋:20卷 張公藝九世同居:一卷 胡文忠公遺集:86卷 洪北江先生年譜:1卷 簡易庵算稿:4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120卷 大荒集 幽華詩略:二卷 王塘南先生自考錄:1卷 聞奇録:1卷 順齋樂府:1卷 孫徵君日譜錄存:36卷 玉臺書史:1卷 太平天國革命文物圖錄續編 歸藏易占:1卷 相山集:三十卷 唐韻:二十卷 歲寒文稿:8卷 文學論文索引三編 讀王氏稗疏:1卷 水道提綱:28卷 廟學典禮:六卷 潛穎詩文集:詩10卷,文4卷 欽定河源紀略:35卷,卷首1卷 金陵毘廬寺印魁文祖法語 土默特旗志:[光緒]:10卷 淮海英靈集:甲集4卷,乙集4卷,丙集4卷,丁集4卷,戊集4卷,壬集1卷,祭集1卷 籌濟編:30卷,卷首1卷 宜斎野乘:1卷 馮用韞先生北海集:四六卷 十女古人名(岔曲):1本 古文眉詮:七十九卷 畏廬論文:1卷 懷荊堂詩稿 海石子:一卷 三禮從今:三卷 修刪阿彌陀經:一卷 息影集詠:不分卷 道咸同光奏議:六十四卷 漁洋山人集句梅花詩 古今刀劒錄:一卷 滿洲地誌:不分卷 窮忙小記:1卷 學易筆談初集:4卷,2集4卷 孟子:7卷 北征集:一卷 華東正音通釋韻考:2卷 國朝杭郡詩三輯: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