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唐詩
书名《三體唐詩》
书名 三体唐诗
作者周弼
版本内府藏本
分类集部>總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周弼編。弼有《汶陽端平詩雋》,已著錄。是編乃所選唐詩,其曰三體者,七言絕句、七言律詩、五言律詩也。首載選例,七言絕句分七格,一曰“實接”、一曰“虛接”、一曰“用事”、一曰“前對”、一曰“后對”、一曰“拗體”、一曰“側體”。七言律詩分六格,一曰“四實”、一曰“四虛”、一曰“前虛后實”、一曰“前實后虛”、一曰“結句”、一曰“詠物”。五言律詩分七格,前四格與七言同,后三格一曰“一意”,一曰“起句”,一曰“結句”。宋末風氣日薄。詩家多不工古體,故趙師秀《眾妙集》、方回《瀛奎律髓》所錄者,無非近體,弼此書亦復相同。所列諸格,尤不足盡詩之變。而其時詩家授受,有此規程,存之亦足備一說。考范晞文《對床夜語》曰:周伯弼選唐人家法,以四實為第一格,四虛次之,虛實相半又次之。其說四實,謂中四句皆景物而實也。於華麗典重之中,有雍容寬厚之態,此其妙也。昧者為之,則堆積窒塞,而寡於意味矣。是編一出,不為無補。后學有識高見卓,不為時習薰染者,往往於此解悟。間有過於實而句未飛健者,得以起或者窒塞之譏。然刻鵠不成尚類鶩,豈不勝於空疏輕薄之為?使稍加探討,何患古人之不我同也。云云。又申明其“四虛”之說,及前實后虛、前虛后實之說,頗為明白,乃知弼撰是書,蓋以救江湖末派油腔滑調之弊。與《滄浪詩話》各明一義,均所謂有為言之者也。舊有元釋圓至注,疏陋殊甚,已別存其目。此本為高士奇所補正,雖未能本本元元,盡得出典,而文從字順,視舊注差清整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漁舫軒文稿一卷 [湖南湘潭]中湘謝氏四修族譜二十一卷末一卷 增訂南詔野史二卷 元經傳 二希堂文集十一卷首一卷 郭氏族譜一卷 青浦縣大小蒸鄉鄉公所行政局經濟收支報告清冊 説苑二十卷 敎經堂詩集十二卷 春秋詠史樂府一卷 曆學答問一卷 則古昔齋算學十三種 論語集解義疏十卷 詩人玉屑(新刊古今錦繡詩人玉屑)二十卷 冬心自寫真題記一卷 [上海崇明]陸氏世譜不分卷 尙論持平二卷 帖賸一册 晉建武起居注 中國長年攷證一卷 倚晴樓七種曲(韻珊外集) 吳禮部詩話一卷 易象圖說内篇三卷外篇三卷 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會試硃卷一卷 紅雪山峯詩集二卷 于邁草二卷續草一卷 指南錄四卷 地理發微論集註一卷 梁昭明太子集五卷附錄一卷 山居文稿十卷 離騷經章句十七卷 文選集評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重訂文選集評) 竹窗解頤錄補鈔一卷 天祿識餘四卷 讀楊筆記不分卷 更生齋文甲集四卷乙集四卷詩集八卷詩餘二卷 讀宋鑑論三卷 元本出相北西廂記二卷附會真記詩詞跋序辨證年譜碑文一卷 樵風樂府九卷 梯雲山館初稿二卷 分甘餘話四卷 新編婚禮備用月老新書二十四卷 蚓菴瑣語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補續五十六卷 詩補傳三十卷篇目一卷 [湖南桂陽]傅氏三修宗譜八卷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科江蘇選拔貢卷一卷 擔當遺詩七卷附録一卷 [民國]松夏志十二卷附上湖文鈔二卷首一卷松陵文畧二卷首一卷 全體新論 左海文錄二卷 大學石經 項斯詩集一卷 王摩詰集六卷 五運六氣詳解 傷寒祕要二卷 謝小娥傳一卷 殷契佚存一卷考釋一卷 姚生傳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