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百家詩選
书名《唐百家詩選》
书名 唐百家诗选
作者王安石
版本内府藏本
分类集部>總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舊本題宋王安石編。安石有《周禮新義》,已著錄。是書去取,絕不可解,自宋以來,疑之者不一,曲為解者亦不一,然大抵指為安石。惟晁公武《讀書志》云:《唐百家詩選》二十卷,皇朝宋敏求次道編。次道為三司判官,嘗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詩,選擇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為一編。王介甫觀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題曰:欲觀唐詩者,觀此足矣。世遂以為介甫所纂,其說與諸家特異。案《讀書志》作於南宋之初,去安石未遠。又晁氏自元祐以來,舊家文獻,緒論相承,其言當必有自,邵博《聞見后錄》引晁說之之言,謂王荊公與宋次道同為群牧司判官。次道家多唐人詩集,荊公盡即其本,擇善者簽帖其上,令吏抄之,吏厭書字多,輒移所取長詩簽,置所不取小詩上。荊公性忽略,不復更視。今世所謂:《唐百家詩選》曰“荊公定”,乃群牧司吏人定也,其說與公武又異。然說之果有是說,不應公武反不知。考周煇《清波雜志》,亦有是說,與博所記相合。煇之曾祖與安石為中表,故煇持論多左袒安石,當由安石之黨以此書不愜於公論,造為是說以解之,托其言於說之,博不考而載之耳?此本為宋乾道中倪仲傳所刊,前有仲傳《序》,其書世久不傳。國朝康熙中,商邱宋犖始購得殘本八卷刻之,既又得其全本,續刻以行,而二十卷之數復完,當時有疑其偽者。閻若璩歷引高棅《唐詩品匯》所稱,以元宗《早渡蒲關詩》為開卷第一,陳振孫《書錄解題》所稱,非惟不及李、杜、韓三家,即王維、韋應物、元、白、劉、柳、孟郊、張籍皆不及,以證其真。又殘本佚去安石原序。若璩以《臨川集》所載補之。其文俱載若璩《潛邱劄記》中。惟今本所錄共一千二百六十二首,較晁氏所記多十六首。若璩未及置論,或傳寫《讀書志》者,誤以六十二為四十六歟?。至王昌齡《出塞詩》,諸本皆作“若使龍城飛將在”,惟此本作“盧城飛將在”,若璩引唐平州治盧龍縣以證之;然唐三百年,更無一人稱“盧龍”為“盧城”者,何獨昌齡杜撰地名?此則其過尊宋本之失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陶詩彙評:4卷,東坡和陶合箋:4卷 蜂衙小記:1卷 左傳事緯:12卷 昆明玉案山筇竹寺聖旨碑 金文續編:十四卷,附錄一卷,銘文一卷,檢字一卷 義貞記:2卷三十二齣 湖州府志:[乾隆]:50卷,首1卷,末1卷 天逸道人存稿 中央設計局圖書館新編圖書目錄 房山山房叢書 湧幢小品:32卷 群經平議:35卷 群眾路線萬歲 水竹邨人詩稿 圓明園恭紀:一卷 民權畫報戲評三種 蔡氏月令章句:2卷 履園叢話:24卷 東華續錄[光緒朝]:220卷 鶴山文鈔:32卷 墨志:1卷 亭林餘集:1卷 宋拓懷仁集王書聖教序:1卷 敬業堂詩集:不分卷 草堂詩箋:22卷,年譜2卷,詩話2卷 紀文達公遺集:三十二卷 靈棋經:殘1卷 孫文恭公遺書:20卷 增訂繪圖清史通俗演義:10卷100回 欽定春秋傳說彙纂:38卷,卷首2卷 說磐:3卷 午亭文編:50卷 遊豐山記:1卷 理學宗傳:26卷 曾南豐先生文集:4卷 章太炎文鈔:4卷,譚復生文鈔:2卷 山西鄉試題名錄:[光緒15年,1889] 貴池二妙集:五十一卷,目錄一卷 萬象一原演式 大清光緒十年七政經緯躔度時憲書 四書經疑問對:8卷 古今韻略注訂:2卷 重諧花燭唱和詩:不分卷,附錄一卷 感應篇註釋:4卷 花月痕全書:16卷52回 五服圖解 因寄軒文集:初集10卷;二集6卷;補遺1卷 榆次縣志:[同治]:16卷,首1卷,末1卷 蒼虯閣詩:10卷 錢士青先生年譜 十三處戰功錄:1卷 旌德縣續志:[道光]:10卷 修敬詩集:2卷,附錄1卷 新鄭出土古器圖志初編 華川卮辭:一卷 三餘札記:2卷 東京夢華錄:十卷 說文鑰前編:1卷,後編1卷,續集1卷 金鑾密記 新論: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