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新詠
书名《玉台新詠》
书名 玉台新咏
作者徐陵
版本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分类集部>總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陳徐陵撰。陵有《文集》,已著錄。此所選梁以前詩也。案:劉肅《大唐新語》曰:梁簡文為太子,好作艷詩,境內化之,晚年欲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為《玉臺集》以大其體。據此,則是書作於梁時,故簡文稱“皇太子”,元帝稱“湘東王”。今本題陳尚書左仆射太子少傅東海徐陵撰,殆后人之所追改。如劉勰《文心雕龍》本作於齊,而題“梁通事舍人”耳。其梁武帝書謚,書國號,邵陵王等并書名,亦出於追改也。其書前八卷為自漢至梁五言詩,第九卷為歌行,第十卷為五言二韻之詩。雖皆取綺羅脂粉之詞,而去古未遠,猶有講於溫柔敦厚之遺,未可概以淫艷斥之。其中如曹植《棄婦篇》、庾信《七夕詩》,今本集皆失載,據此可補闕佚。又如馮惟訥《詩紀》載蘇伯玉妻《盤中詩》作漢人,據此知為晉代,梅鼎祚《詩乘》載蘇武妻《答外詩》,據此知為魏文帝作。古詩《西北有高樓》等九首,《文選》無名氏,據此知為枚乘作。《飲馬長城窟行》,《文選》亦無名氏,據此知為蔡邕作。其有資考證者,亦不一。明代刻本,妄有增益。故馮舒疑庾信有入北之作,江總濫擘箋之什。茅元禎本,顛倒改竄更甚。此本為趙宧光家所傳宋刻,有嘉定乙亥,永嘉陳玉父重刻《跋》,最為完善。間有后人附入之作,如武陵王閨妾《寄征人詩》,沈約《八詠之六》諸篇,皆一一注明,尤為精審。然玉父《跋》,稱初從外家李氏得舊京本,間多錯謬,復得石氏所藏錄本,以補亡校脫。如五言詩中,入李延年歌一首,陳琳《飲馬長城窟行》一首,沈約《六憶詩》四首,皆自亂其例,七言詩中,移《東飛伯勞歌》於《越人歌》之前,亦乖世次。疑石氏本,有所竄亂,而玉父因之,未察也。觀劉克莊《后村詩話》,所引《玉臺新詠》,一一與此本吻合。而嚴羽《滄浪詩話》,謂古詩《行行重行行》篇,《玉臺新詠》以《越鳥巢南枝》以下另為一首,此本仍聯為一首。又謂《盤中詩》為蘇伯玉妻作,見《玉臺集》,此本乃溷列傅元詩中。邢凱《坦齋通編》引《玉臺新詠》,以《誰言去婦薄》一首,為曹植作,此本乃題為王宋自作。蓋克莊所見即此本,羽等所見者又一別本。是宋刻已有異同,非陵之舊矣。特不如明人變亂之甚,為尚有典型耳。其書《大唐新語》稱《玉臺集》,《元和姓纂》亦稱,梁有《聞人蒨詩》載《玉臺集》,然《隋志》已稱《玉臺新詠》,則《玉臺集》乃相沿之省文,今仍以其本名著錄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亦政堂重修考古圖十卷 秦漢書疏十八卷 鐵園集不分卷 [吳喜吳雲等手札] 漢書藝文志考證十卷 鐵橋漫稿八卷 桐鄉畢氏遺著二卷 新鐫桃花影四卷十二回 儒林傳稿四卷 宣宗成皇帝實錄凡例 續譯華生包探案 五洲各國政治考十四卷 御製文二集四十四卷目錄二卷 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十集一百一種一百二十九卷 聞見異詞四卷 桐陰論畫二卷首一卷附錄一卷畫訣二卷二編二卷三編二卷 十七家賦鈔六卷 [西遼史] 金史詳校十卷附史論五答一卷 筠清館法帖六卷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四卷 唐宋八家文讀本三十卷 皇清誥授榮祿大夫江南河道總督庫倫辦事大臣候補四品京堂顯考見亭府君行述 浣紗記 國朝書人輯略十一卷首一卷 七家百家姓(歷代古人名) 二學亭文涘四卷 [乾隆]貴州通志四十六卷首一卷 金石索十二卷首一卷 芥子園畫傳四集四卷 辰州府救生局總記八卷 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合注七卷附雜集六種 且甌集九卷 劍南詩鈔六卷 說文解字韻譜十卷 教諭語四卷 朔方備乘六十八卷首十二卷 中國電報新編 倚晴樓詩集十二卷 亞西里亞巴比倫史九章 皇朝内府輿地圖縮摹本 中俄界務七卷西悉畢利鐵路考一卷 濟南府製造發放軍械清冊 閣鈔彙編不分卷 毛詩古音攷四卷附讀詩拙言一卷 武林藏書錄五卷 退庵隨筆二十卷 讀白華草堂詩初集九卷二集十二卷詩八卷 [順治]郾城縣志十卷 艾熙亭先生文集十卷 濼源問答十二卷 西廂記八卷 四述奇十六卷 治書堂詩存五卷 梁書五十六卷 昌黎先生詩集注十一卷 渭南文集五十卷 竹林寺女科證治四卷 詩經申義八卷 新鐫京板工師雕斵正式魯班木經匠家鏡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