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制集·
书名《待制集·》
书名 待制集·
作者柳貫
版本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元柳貫撰。貫字道傳,浦江人。大德四年薦為江山縣教諭。延祐四年授湖廣儒學副提舉。六年改國子助教。至治元年遷博士。泰定元年遷太常博士。三年出為江西儒學提舉。至正元年擢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僅七月而卒。故世稱“柳待制”焉。事跡附載《元史·黃溍傳》。貫雖受經於金履祥,其文章軌度則出於方鳳、謝翱、吳思齊、方回、龔開、仇遠、戴表元、胡長孺,其史學及掌故舊聞則出於牟應龍,具見宋濂所作行狀中。學問淵源,悉有所受。故其文章原本經術,精湛閎肆,與金華黃溍相上下。早年不自存稿。年四十馀北游燕,始集為《游稿》。其后有《西雝稿》、《容臺稿》、《鍾陵稿》、《靜儉齋稿》、《西游稿》、《蜀山稿》。至正十年,余闕得稿於貫子卣,以濂及戴良皆貫門人,屬其編次。凡得詩五百六十七首、文二百九十四首,勒為二十卷。闕及危素、蘇天爵各為之序,濂為之后記。《天爵序》又稱有《別集》二十卷,今未見其傳本。考《濂記》稱尚馀詩九百七首、文二百四十八首,讠謄為二十卷,授先生子卣藏之。蓋刪汰之馀,本未刻也。以數計之,詩僅存十之四,文僅存十之六,宜其簡擇之精矣。《附錄》一卷,雜錄、誥敕、祭文、像贊、行狀、墓表之屬,不知何人所編。卷首亦題曰柳貫著,其謬陋可想。又墓表今在黃溍集中,而題曰戴良記,舛駁尤甚。以所記較史為詳,尚可考貫之始末,姑仍其舊本存之云爾。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望雲樓稿十八卷 雙硯齋筆記五卷 四教義六卷 臨川先生全集錄四卷 晞髪集十卷晞髪遺集二卷補一卷天地間集一卷 漁業歷史 [乾隆]葉縣志八卷 大清仁宗睿皇帝聖訓一百十卷 嶺南三大家詩選二十四卷 梵綱經心地品菩薩戒義疏發隱五卷 說文通檢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康熙]常州府志二十八卷首一卷 蜀龜鑑七卷首一卷 中國沿海地圖一卷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 [康熙]太平府志四十卷 類林新咏三十六卷 紛欣閣叢書十三種 永平詩存二十四卷 太史升菴全集八十一卷目錄二卷 尚書釋天六卷 後漢書注補正八卷 欽定元史語解二十四卷 文選旁證四十六卷 [雍正]東華錄二十六卷 韞山堂時文三集 書目答問四卷附叢書目一卷别錄一卷姓名略一卷 京口三山志十卷 冰泉唱和閏集一卷 重刊補注洗冤錄集證五卷 九子全書一百十八卷 玉曆通政經三卷 孟東野詩集十卷附一卷 教育叢書三集三十七種 楚辭新注求確十卷 塗鴉集書問二卷 丞相魏公譚訓十卷 周禮十二卷 [六國官制大綱]八種 元人集十種五十四卷 樂圃吟鈔四卷 潛研堂文集五十卷 熊氏後漢書年表校補五卷補遺一卷 曾文正公家書十卷大事記四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 歐陽文集五十卷 濟人良方不分卷 斯陶說林十二卷 豫章叢書 顏氏家訓二卷 植物名實圖考三十八卷 驗方新編二十四卷 觀自得齋叢書三十種 瑣言十種 日知錄三十二卷之餘四卷 詞林摘豔十卷 仙屏書屋初集十六卷後錄二卷 胡文忠公遺集八十六卷首一卷 少室山房集六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