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類稾
书名《歸田類稾》
书名 归田类稾
作者張養浩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元張養浩撰。養浩有《三事忠告》,已著錄。是編乃其詩文也。養浩嘗自序其集,稱“退休田野,錄所得詩文樂府九百馀首,岐為四十卷,名曰《歸田類稿》”。《孛術魯翀序》作三十八卷,卷數已異。《文淵閣書目》載養浩《云莊傳家集》一冊、《云莊集》三冊。焦竑《國史經籍志》則作《張養浩文忠集》十八卷。書名卷數更均與養浩《自序》不符。黃虞稷《千頃堂書目》雖載《歸田類稿》之名,而亦無卷數。考《吳師道序》云“公《云莊集》四十卷,已刻於龍興學宮。臨川危太樸掇其有關於治教大體者,為此編,而屬予以序”云云。則龍興所刻者,即養浩手編之《類稿》,而改其名曰《云莊集》,亦即《文淵閣書目》之三冊。危素所刪定者,即《經籍志》之《張文忠集》十八卷。而所謂《傳家集》一冊者,當由后人掇拾,乃外集、補遺之類也。然蘇天爵輯《元文類》,僅錄養浩文二篇,故明葉盛《水東日記》頗以天爵失載《諫燈山疏》為譏。疑元末已鮮流播。近時王士禎偶得養浩王友開墓志,嘆其奇詭,載之《皇華紀聞》,則亦未見其全集。惟明季有刻本二十七卷,尚存於世,既多漏略,編次亦失倫類。今據以為本,而別采《永樂大典》所載,刪其重復,補其遺闕,得雜文八十八首、賦三首、詩四百六十三首,共為五百八十四首,厘為二十四卷。較之九百原數,已及其大半,亦足見其崖略矣。又集中有《和陶詩序》,自謂“年五十二,退居無事,日讀陶詩,擬其題以發己意,得詩若干篇”云云。今集中乃無一篇。殆別為一編,未以入集,故《永樂大典》不收歟。養浩為元代名臣,不以詞翰工拙為重輕。然讀其集,如陳時政諸疏,風采凜然。而《哀流民操》、《長安孝子賈海詩》諸篇,又忠厚悱惻,藹乎仁人之言,即以文論,亦未嘗不卓然可傳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近村居詩鈔五卷 全孝心法一卷 龜窩先生續集 選擇天鏡三卷 論語全解十卷 石林詩話三卷 東西均一卷 春秋左傳補註六卷 唐劉隨州詩集十一卷、外集一卷 南陸志一卷 金文靖公北征錄二卷 兵鏡備考十三卷 山西通省正印官員簡明履歷册一卷 孟志編略六卷 天經考三卷 梅巖文集十卷 佛說藥師如來本愿經疏一卷 東岱山房詩錄八卷 女科撮要二卷 [江蘇泰州]海陵周氏續修族譜□卷 漢官典職儀式選用一卷 黑蝶齋詞一卷 醫門法律十二卷附寓意草四卷 圖繪宗彝八卷 青藜齋集二卷 竹書校注一卷 陳玉幾花草冊 [浙江松陽]潘氏房譜□卷 佛說北㪷七星經一卷 佛說業報差別經一卷 課子隨筆節抄六卷續編一卷 唐摭言十五卷 彌撒小言 逃虛子詩集十卷續集一卷 國朝名世類苑四十六卷 三嵓洞記一卷 數學啓蒙二卷 東園遺稿二卷 歷代君臣圖像不分卷 遊二泉記一卷 四書章句集註二十八卷(大學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論語集註十卷序說一卷孟子集註十四卷序說一卷) 學統五十六卷 雲林石譜三卷 西湖月 重修兩浙鹺志二十四卷兩浙訂正鹺規四卷 三堂校傅如崗陳先生二經精解全編九卷 周易分野一卷 釋文四卷 擊節餘音一卷 遊仙集三卷 日録論文一卷 麈史三卷 繪事津梁一卷 最無比經一卷 古今書刻二卷 浙江諮議局籌辦處章程一卷 [河北東光]東光于氏族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悟道錄二卷 重刻高山志五卷續一卷 子高遺稿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