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詩
书名《孝詩》
书名 孝诗
作者林同
版本江苏巡抚采进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林同撰。同字子真,號空齋,福清人。與弟合俱有隱操。后元兵至福州,抗節死。案《宋史·忠義傳》,稱林空齋,失其名,已為失考。又誤以空齋為同之子,分一人為二,亻并云空齋舉進士,歷知縣。考是書前有淳祐庚戌《劉克莊序》,謂同兄弟俱未脫褐,又曰“年未四十,慨然罷舉”。是同固未嘗舉進士也。又宋人劉麟瑞《昭忠逸詠》,稱“林處士同”,是同固未嘗任知縣也。且麟瑞詩內有“血書矮壁存吾節,氣貫長虹任汝烹”句,又與《史》之“嚙指血書壁,自誓不屈”諸語相合。然則死節者為同,而非同之子也。《宋史》誤矣。又《福建通志·人物傳》,稱林同字子真,公遇子,元兵至,不屈死。《隱逸傳》又稱,林仝字子貞,與弟合并有隱操。至元中,郡府上其行誼,詔徵不就。合字子常云云。其說又異。然同、合之俱為公遇子,已見《原序》。同字子真,合字子常,已見《鬳齋集》,俱確鑿可信。《通志》既以死難之林同為公遇子,則隱逸之林仝不得又曰“弟合字子常”也。且改“同”為“仝”,改“子真”為“子貞”,并屬點畫音聲之變,明出傳寫訛謬,分為二人。至曹溶《學海類編》,亦載《孝詩》一卷,題長樂林同季野著。名同而地與字俱異,又不知其何所據矣。今并詳為考正,庶不失其實。林希逸《鬳齋續集》中與其兄弟贈答詩文甚多,又有同《壬申酬倡集跋》,今皆散佚。惟此集猶傳,皆摭古今孝事,每一事為五言絕句一首,亦間有兩事合詠一首者。凡《圣人之孝》十首,《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仙佛之孝》十首,《異域之孝》十首,《物類之孝》十首。其間如唐李迥秀之類,本為佞幸;寒山子煮爺煮娘之類,亦愛無差等之談,不免於駁雜。然大旨主於敦飭人倫,感發天性,未可以其詞旨陳腐棄之。況其人始以孝著,終以忠聞。雖零篇斷什,猶當珍惜,是固不僅以文章論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周易卦變舉要一卷 還古書院志十八卷續編一卷 [乾隆]新安縣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秋螢集二卷 顧端文公小心齋札記十八卷 陽明先生集要十五卷附年譜一卷 敤經筆記一卷 淮北票鹽續略十二卷 今言四卷 思補老人自訂年譜一卷 司馬溫公經進稽古錄二十卷 佛說大迦葉本經一卷 [民國]靈川縣志十四卷首一卷 衍謝一卷 習是堂文集二卷曾一川自序年譜一卷 竹谿集一卷 餓鬼報應經一卷 盤洲文集八十一卷 武林舊事六卷後集四卷 寒夜錄二卷 漢徐徵士(稺)年譜一卷 論學外篇二卷 關中勝蹟圖志三十二卷 槎上老舌一卷 [洪武]靖州志不分卷 二十一史表志列傳表一卷 漢學拾遺一卷 省心錄一卷 東原錄一卷 九柏山房同懷詩集三卷 春秋緯合讖圖一卷 鈍吟雜錄十卷 述古堂書目四卷 墨譜三卷 袁王綱鑑會纂三十九卷 山谷詞一卷 國朝柔遠記二十卷 負暄野錄二卷 說文段注拈誤一卷 [光緒]安東縣志十五卷首一卷 韶舞九成樂補一卷 諸法無行經二卷 鐵券考一卷 〔元豐〕九域志十卷 新唐書糾繆二十卷附錄一卷 留行贈別二詩□卷 彌羅閣望山記一卷 瓊琯白玉蟾武夷集(武夷集)八卷 崇文總目十二卷 硃批鑑史提綱四卷 茶陵州學正曾宗逵存稿一卷 理虛元鑑二卷 通志二百卷附考證三卷 金壺記三卷 後漢書鈔二卷附蜀漢文鈔 [安徽休寧]休寧陪郭葉氏世譜四卷首一卷附錄三卷 金石契不分卷 年譜一卷 地學求真四卷 草心吟館駢體文初鈔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