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樂集
书名《后樂集》
书名 后乐集
作者衛涇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衛涇撰。涇字清叔,華亭人。徙居昆山。登淳熙十一年進士第一。王楙《野客叢書》所謂“潮至夷亭出狀元,甲辰衛涇果魁天下”者也。累官參知政事,封秦國公。卒謚文節。其事跡不具於《宋史》。惟《南宋翰苑題名記》載涇以開禧二年七月,官中書舍人,兼修玉牒官,直學士院。十月,除吏部侍郎,兼侍讀。三年十月,除禮部尚書。十一月,除御史中丞。《宋史·宰輔表》載開禧三年十一月丙戌,涇自中奉大夫試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丁亥,兼權參知政事。十二月壬戌,涇與雷孝友同除參知政事。嘉定元年六月乙亥,罷為資政殿學士,知潭州。而集中謝表自潭州以后又嘗一知福州,再知隆興府。其歷官歲月,尚可考見。涇初號拙齋居士,改號西園居士。后筑堂成,取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語題之曰后樂堂。遂以自號,并名其集。原本凡七十卷,乃其子樵所編,嘗刻之於永州。歲久亡佚。明楊樞淞《故述》僅著其名,而其本已不可見。今從《永樂大典》中裒輯編次,釐為二十卷。衛氏在宋世,以文學知名。涇諸父膚敏,紹興間為禮部侍郎,立朝頗著風采。涇弟湜,亦湛深經術,所著《禮記集說》,已別著錄。涇所作大都和平溫雅,具有體裁。歸有光《震川集》稱其文章議論,有裨當世。當韓侂胄用事時,隱居十年。於所居石浦,辟西園,堅臥不出。其進退之際,蓋能以禮自守者。今即集中諸奏疏考之,其《應詔論北伐劄子》謂兩國相敵,持重者安,輕動者危。應兵常勝,首事常沮。力詆侂胄開釁之非,詞意極為切直。其劾易祓、朱質、林行諸狀,亦能抵觸奸佞,侃侃不阿。他所論列,并中窾要。在當時可稱正人。特其執政未久,《宋史》又佚而不傳,其大節幾就湮沒。幸而遺文復顯,猶得據以見其仕履之大略。故著之於錄,補史文所未及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續佐治藥言一卷學治臆說二卷學治續說一卷學治說贅一卷 本草綱目五十二卷附圖三卷瀕湖脈學一卷奇經八脈攷一卷脈訣攷證一卷 董氏叢書十六種 雪泥鴻爪不分卷 牧庵文集三十六卷附錄一卷 桃花泉奕譜二卷 朱文懿公奏疏十二卷 周易四卷 廣惠編二卷 天蓋樓偶評 陶園文集八卷詩集二十二卷詩餘二卷 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十卷 三農外集詩草四卷 峴嶕山房詩集初稿八卷續編一卷 筆算 御製詩三集六十四卷目錄四卷 明文明二集不分卷 欽定平定陝甘新疆回匪方略三百二十卷首二卷 [康熙]吳橋縣志十卷 楹聯叢話十二卷續話四卷 林文忠公政書三集三十七卷 史記鈔九十一卷 御纂醫宗金鑑九十卷首一卷 [光緒]重修嘉善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 畫禪室隨筆四卷 悟性窮原一卷 鴛鴦湖櫂歌五卷 春秋穀梁傳十二卷 蘇黃詩詞小簡四卷 文廟通考六卷首一卷 椒生隨筆八卷 黼堂府君[李桓]事畧一卷 胡文忠公遺集八十六卷首一卷 徐士修輓詩四卷 草木疏校正二卷 秘傳花鏡六卷 水香書屋試艸不分卷 晚菘園詩稿一卷 提牢備考四卷 爾雅正郭三卷 龍川文集三十卷首一卷附錄一卷 運瀆橋道小志一卷 字雲巢文稿二十卷 春秋左傳五十卷提要一卷 周易程朱傳義二十四卷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二十五卷 前龍虎門總講一卷 班馬異同三十五卷 呂晚邨先生四書講義四十三卷 雲棲法彙二十八種七十四卷 東華錄一百九十五卷(天命朝至雍正朝) 南湖考一卷 六臣註文選六十卷 徵君孫[奇逢]先生年譜二卷 王子安集註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欽定春秋傳說彚纂三十八卷首二卷 百川學海十集一百十二種一百四十二卷 懷麓堂詩稿二十卷文稿三十卷詩後稿十卷文後稿三十卷雜記十卷 筆花醫鏡四卷 周易兼義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