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澗甲乙稿
书名《南澗甲乙稿》
书名 南涧甲乙稿
作者韓元吉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韓元吉撰。元吉有《桐陰舊話》,已著錄。案陳振孫《書錄解題》稱為門下侍郎韓維玄孫。《江西通志》則以為韓維之子。考《宋史》維本傳,稱卒於元符元年。而集中《南劍道中》詩注,稱其生於戊戌,至甲子年二十七。戊戌為徽宗重和元年,上距元符元年戊寅凡二十年,安得為維之子?集中又有高祖宮師文編序,稱紹圣中公謫均州。又稱建中靖國以來,追復原官。與維事跡,一一相符。知《江西通志》為誤,當以陳氏為是矣。陳氏又稱其初與從兄元龍皆試詞科不利,后官至吏部尚書,而不詳其事跡。今據其《赴信幕》詩,知初為幕僚。據其《送連必達序》,知嘗為南劍州主簿。據其《凌風亭題名》,知嘗知建安縣。據其謝表狀劄,知在外嘗為江東轉運判官,兩知婺州,又知建寧府。在內嘗權中書舍人,守大理寺少卿,為龍圖閣學士,為待制,為吏部侍郎。中間一使金國,兩提舉太平興國宮。及為吏部尚書,又晉封潁川郡公。而歸老於南澗,因自號南澗翁,并以名集。南澗者,一在建安城南,為鄭氏別業。見本集詩序。一在廣信溪南。見《書錄解題》。詳其《南澗新居成建醮青詞》,似乎非建安之南澗,當以廣信為是也。元吉本文獻世家,據其跋尹焞手跡,自稱門人,則距程子僅再傳。又與朱子最善,嘗舉以自代,其狀今載集中。故其學問淵源,頗為醇正。其他以詩文倡和者,如葉夢得、張浚、曾幾、曾豐、陳巖肖、龔頤正、章甫、陳亮、陸游、趙蕃諸人,皆當代勝流。故文章矩矱,亦具有師承。其婿呂祖謙,為世名儒。其子名淲字仲止者,亦清苦自持,以詩名於宋季,蓋有由矣。《朱子語類》云:“無咎詩做著者侭和平,有中原之舊,無南方啁哳之音。”誠定評也。集本七十卷,又自編其詞為《焦尾集》一卷。《文獻通考》并著錄。歲久散佚。今從《永樂大典》所載,總裒為詩七卷、詞一卷、文十四卷。統觀全集,詩體文格,均有歐、蘇之遺,不在南宋諸人下。而湮沒不傳,殆不可解。然沉晦數百年,忽出於世,炳然發翰墨之光。豈非精神光采,終有不可磨滅者。故靈物捴訶,得以復顯於今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儀禮易讀十七卷 陶村詞 趙清獻公文集(趙清獻公集、清獻集)十卷 藏密齋集七卷 密齋騷賦儷辭韻語三卷 南軒文集節要八卷 邵耐亭自娛集八卷 思惟畧要法一卷 胭脂雪(新編臙脂雪傳奇)二卷 清宮詞一卷 名醫方論(古今名醫方論)四卷 隨山館詩簡編四卷 箋註唐賢絕句三體詩法二十卷 尚書日記十六卷 說文解字十五卷 蟲獲軒詩鈔一卷 吾亦廬稿四卷 荔庵印選二卷 [民國]綏遠通志稿 新鐫節義鴛鴦塚嬌紅記二卷二十四齣 廣陽詩集二卷 春秋古今地名考一卷 間島確係中國領土論一卷 菽堂分田錄一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一卷 退齋筆錄 說文染指二編 楊監筆記一卷 明紀六十卷 古文孝經指解一卷 會稽三賦四卷 舜典補亡一卷 浙江省議會民國九年第一次臨時會議事録 霽山先生文集(霽山文集)五卷 北枝堂集八卷 嚴東有詩集十卷 唐欽文先生六十壽言一卷、孝壽說一卷 白話譯解寶命真經 泉談 家矩一卷 評選繼志堂醫案二卷 鐫蒼霞草十二卷 陰符一卷 子心詩稿一卷 歸愚詩鈔二十卷 閒情小品二十七種二十八卷附錄一卷 高陽詩草一卷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一卷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雍錄十卷 小山詞一卷 沈氏論語格致編一卷 史忠正公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佛說堅意經一卷 保生心鑑一卷 海樵子一卷 卓異記 大易通解十五卷首一卷附録一卷 西藏日記二卷 淸暉閣批點玉茗堂還魂記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