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堂集
书名《東堂集》
书名 东堂集
作者毛滂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袁說友撰。說友字起巖,建安人。流寓湖州。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嘉泰中官至同知樞密院參知政事。說友學問淹博,留心典籍。官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程遇孫等八人輯蜀中詩文,自西漢迄於淳熙,為《成都文類》五十卷。深有表章文獻之功。其集則《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皆不載。故厲鶚《宋詩紀事》僅從楊慎《全蜀藝文志》采其《巫山十二峰》詩一首,從郁逢慶《書畫題跋記》采其《題米敷文瀟湘圖》詩一首,而不言其有集。則非惟詩文散佚,并其集名亦湮沒不傳矣。今據《永樂大典》所載,蒐羅排纂,得詩七卷、文十三卷。又家傳一篇,不知誰作。后半文已殘闕,而前半所敘仕履頗詳。亦并存之,以備考證。集中題跋諸篇,於司馬光、韓琦、歐陽修、蘇舜欽、蘇軾、黃庭堅、蔡襄、米芾諸人皆慨想流連,服膺甚至。而《跋默堂帖》一篇,於王安石新學之失,辨之尤詳。知其學問淵源,實沿元祐之馀派。故其論事之文,曲折暢達,究悉物情,具有歐、蘇之體。其詩與楊萬里倡和頗多。五言近體,謹嚴而微傷局促。七言近體,警快而稍嫌率易。至於五七言古體,則格調清新,意境開拓,置之《石湖》、《劍南》集中,淄澠未易辨別矣。說友敭歷中外凡三十年,其政績雖不盡見於后,然章奏敷陳,多切時病。今集中尚見大凡。其《論守淮宜用武臣》一疏,謂文臣不諳兵事,不宜以邊務委之。切中當時坐談僨事之弊,非講學家所肯言。又《蜀將當慮其變》一疏,引崔寧、劉辟、王建、孟知祥為戒。說友歿后,卒有開禧吳曦之變,若先事而預睹之,其識慮亦不可及。魏了翁《鶴山集》有《祭袁參政文》,以耆臣宿弼相推。惋悼頗深,當非無故。《宋史》不為立傳,殊不可解。今收拾於散佚之馀,剩簡殘篇,尚能成帙。俾其人其文并藉以傳。則是集之存,其足補史氏之闕者,又不僅在詞翰間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地理驪珠:1卷 寰宇訪碑錄:十二卷 十八家詩鈔:28卷 攝生消息論:1卷 補宋書食貨志:1卷 苗氏說文四種 文選類詁:不分卷 尚書今文新義:1卷 唐秦隱君詩集:一卷 浦山論畫:1卷 事詞類奇:30卷 禮箋:三卷 商人寶庫:不分卷 周易姚氏學:16卷 烏石山房詩存:12卷 光緒丙午年交涉要覽: 3卷 林衣集:6卷 蝸牛舍詩四集:4卷 督河奏疏:十卷 交城縣志:[光緒]:10卷,首1卷 去偽齋集:10卷,首1卷 松筠新疆奏稿 刑統:30卷 月蟬筆露:2卷 溪山老農年譜 周書斠補:4卷 嬾眞草堂集:20卷 東塾遺稿 海國圖志:一百卷 新刻金瓶梅詞話:100回 懋齋詩抄 周髀算經:二卷 鳴沙石室佚書 春秋榖梁傳:12卷 金文分域續編:14卷 川沙縣志:24卷,卷首1卷 海語:3卷 無聲詩史:7卷 士禮居藏書題跋再續記:2卷 曹甸鎮志:8卷 清史稿補:4卷,附清詩補2卷 千字課本 續書譜 幼學瓊林大全:4卷 書林藻鑒:12卷 四明志:[寶慶]:21卷 揚州畫舫錄:18卷 松江府志:[康熙]54卷 史通通釋:20卷 板橋題畫:1卷 禮記箋:46卷 鐵研齊叢書五種:30卷 學射錄:二卷 理生玉鏡稻品:1卷 讀通鑑論:30卷,末1卷 商子 樂章集:不分卷 太平省通志:一卷 吳中女士詩抄 佛說阿遬達經: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