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集
书名《浮山集》
书名 浮山集
作者仲并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仲并撰。并字彌性,江都人。《宋史·藝文志》載并《浮山集》十六卷,而不為立傳。其事跡遂無可考。惟周必大《平園集》有所作并集序,稱并“以紹興壬子擢進士第。甲寅以丞相朱勝非等論薦,改京秩。尋補外去。后三年丁巳,復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改倅京口。自是閑退者二十年。孝宗即位,擢光祿丞,出知蘄州”。所紀歷官本末頗詳。然考集中《謝宰相啟》有“黌序初除”語,則嘗為教官。又《原弊錄序》自稱“監臨猥局”,則嘗為監場官。又多與平江、淮西、南安、建康、湖州諸守臣代作表啟,則嘗歷佐諸郡。而必大序俱未之及,殆以其無關出處略之也。必大又稱并力排王氏之說,惟孔、孟是師。其初任京秩時,王居正所草制詞,亦有學知是非邪正之褒。而陳振孫《書錄解題》乃稱其官湖倅時,為籍中妓作生朝青詞,坐是謫官。與其素行不相類,頗不可解。考集中《陳情啟》,有“旁觀下石,讎家謗傷”之語,意其即指是事歟?又集中有《回孟郡王姻禮書》,郡王,隆祐太后之侄孟忠厚也。《宋史·外戚傳》稱忠厚與秦檜為僚婿,而檜實陰忌之。又稱檜當國,親姻攀援以進,忠厚獨與之忤。王明清《揮麈錄》稱吳棫為忠厚草表,因忤秦檜,謫判泉州。然則并之見惡於檜,殆以孟氏姻黨之故,故竟以微罪坐廢也。其古文頗高簡有法度。四六能以散行為排偶,尤得歐、蘇之遺。詩亦清雋拔俗。王應麟《困學紀聞》嘗引所作《詠韋執誼不看嶺南圖》詩“政恐崖州如有北,卻應未肯受讒夫”二句,以為誅奸諛之蕭斧。然其詞淺露,殊不盡并之所長。應麟蓋偶拈及之,以為并詩止此,則非矣。據周必大序,其集乃并外孫南安太守孟猷所編。舊本久佚。今據《永樂大典》所載,排次訂正,輯成十卷。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醉茶誌怪四卷 重訂增補陶朱公致富全書四卷 詠歸亭詩鈔八卷 仿宋相臺五經九十六卷附考證 小學集解六卷輯說一卷 婁東小志七卷 分類尺牘三十卷 徐孝穆全集六卷 嘉靖七年應天府鄉試録一卷 隨村先生遺集六卷 三百篇原聲七卷 禮記訓纂四十九卷 新選全本葵花記四卷 測地繪圖附卷一卷 二十四史 度心香室初稿不分卷 論世約編 御定歷代賦彙一百四十卷外集二十卷逸句二卷補遺二十二卷目錄三卷 盤珠集 王狀元集百家注編年杜陵詩史三十二卷 [光緒]鹽城縣志十七卷首一卷 大清通禮五十四卷 勸學篇二卷 [光緒二十一年]五次問答節略 秋江集注六卷 新增虎矕集不分卷 觀象廬叢書十八種 古均閣遺著三種三卷 明史文鈔十卷 漢書西域傳補注二卷 人譜類記二卷 夏峯先生集補遺二卷 壹齋集二十七卷賦一卷二十四畫品一卷奏御集二卷 貞豐詩萃五卷 揚州畫舫錄十八卷 小學集註六卷 四元釋例補增一卷 [光緒]通州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戴東原集十二卷附校札記一卷 李義山詩集輯評三卷諸家詩評一卷詩譜一卷 經義論策録存不分卷 通志堂經解一百四十種 秘傳天祿閣寓言外史八卷 齊威烈公[清阿]年譜一卷 皇朝經世文三編八十卷 濟上鴻泥圖題册錄存一卷三石圖題詠一卷 羅昭諫集八卷 格致鏡原一百卷 明初四家詩 紺寒亭文集四卷詩集十卷 藏齋詩鈔六卷 曹月川先生遺書十種 雍正上諭不分卷 青邱高季迪先生詩集十八卷遺詩一卷扣舷集一卷鳧藻集五卷首一卷附錄一卷 絜齋集二十四卷附宋儒袁正獻公從祀錄六卷 新學偽經考十四卷 研六室文鈔十卷補遺一卷 廣韻五卷 佩文詩韻五卷 校訂困學紀聞三箋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