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集
书名《丹陽集》
书名 丹阳集
作者葛勝仲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葛勝仲撰。勝仲字魯卿,丹陽人。紹圣四年進士。又試學官及詞科,俱第一。官至華文閣待制,知湖州。紹興元年乞祠歸。十四年卒,謚文康。事跡具《宋史·文苑傳》。據其婿章倧所作行狀,稱有文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初刊版於真州,兵燹殘闕。隆興甲寅,知州事宋曉修補之,自跋其后。淳熙丙午,知州事姚恪又為重鋟,中書舍人王信為之跋。自明以來,傳本遂絕。今據《永樂大典》所載,以類裒輯,得文十五卷、詩七卷、詩馀一卷,又附錄行狀、謚議為一卷,共成二十四卷。王信跋及章倧行狀并稱:“宣和北伐之時,勝仲貽書蔡京,力言其不可。”然《宋史》本傳不載此事,集中亦無此書。又稱“由兗州教授入為太學正,時上幸學,多獻頌者,勝仲獨獻賦。上命中書第其優劣,勝仲為首”。今集中亦無此賦。他如本傳所載《論郭天信不當提舉議歷所》、《論僖祖廟增置殿室不必毀》,其奏議并佚不存。又所稱官諭德時為仁、孝、學三論獻太子者,今惟存《孝論》、《學論》,而《仁論》竟無可考。則其散失者已多。然觀其四分之一,亦足以見其大凡矣。勝仲為太府少卿時,能拒盛章之援引。知汝州時,能拒李彥之括斂。知湖州時,能拒朱勔之求白雀、鸂鶒。其氣節甚偉。歷典諸州,皆有幹略。再知湖州,遭逢寇亂,復有全城之功。其宦績亦足以自傳。本不盡以文章重。即以文章論之,在南北宋間,亦褎然一作者也。歐陽修嘗輯建隆至治平故事為《太常因革禮》一百篇。勝仲官太常卿時,復手續其書為三百卷。故於當代典制最嫻。官諭德時,嘗纂歷代太子事跡為《承華詔美》。又考論諸史為《評古篇》。故於古今成敗最悉。崇寧三年居父喪,盡閱釋氏《大藏經》。故所著作,往往闡明佛理。惟青詞、功德疏、教坊致語之類,沿宋人陋例,一概濫載於集中,殊乖文體。流傳既久,姑仍其舊,付諸無譏之列可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地志便覽二卷 洪文襄奏對筆記二卷 二如亭群芳譜二十八卷首一卷 重錄增補經驗喉科紫珍集二卷 醫宗必讀十卷 燈月傳四卷 [雍正]河南通志八十卷 詩經八卷 齊名紀數十二卷 治河方略十卷首一卷 皇清經解一千四百卷 陶說三卷 榕村全書四十六種二百三十九卷 西石梁農圃便覽不分卷 味閒齋遺草五卷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宗室會試同年齒錄不分卷 [萬曆]太谷縣志十卷 疊雅十三卷附雙名錄 梵隱堂詩存十卷 同文一隅二卷 說文解字句讀三十卷補正三十卷 富江西山鄭氏宗譜五卷 照永神鏡四卷 朱莊恪公事實一卷 讀律心得三卷蜀僚問答二卷 鐮山草堂詩合鈔二卷 [光緒]丹徒縣志六十卷首四卷圖一卷 石田翁客座新聞十一卷 國朝未刊遺書志略 皇朝通典一百卷 傷寒瘟疫條辯六卷 樗亭詩草三卷 性理吟一卷 歧疑韻辨五卷末一卷口音辯訛韻字旁通轉音撮要字形匯考 畫學心印八卷 潛夫論十卷 黃黎洲先生年譜三卷 [光緒]餘姚縣志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小草庵詩鈔一卷 交涉約案摘要七卷首一卷附編一卷 杜工部集二十卷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九卷 蒿厓尊生書十五卷 古文淵鑑六十四卷 溫飛卿詩集九卷 方氏墨譜六卷 北學編四卷 孝義真跡珍珠塔二十四回 三國志 [湖南瀏陽]羅氏族譜十二卷首二卷 新抄女起戒梆子腔 硯壽堂詩鈔八卷續鈔二卷 李氏五種合刊 宋洪魏公進萬首唐人絕句四十卷目錄四卷 聖證論補評二卷 格物啓蒙四卷 忠敏公遺文二卷 李二曲先生全集二十六卷 明儒學案六十二卷 白圭榭古文遺稿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