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集
书名《青山集》
书名 青山集
作者郭祥正
版本浙江巡抚采进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郭祥正撰。祥正字功父,當涂人。熙寧中舉進士。官至汀州通判,攝守漳州。事跡具《宋史》本傳。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皆載祥正《青山集》三十卷。王士禎《居易錄》曰:“郭祥正《青山集》,閩謝氏寫本六卷。古詩二卷、近體詩四卷。七言歌行僅二篇,或有闕文。”是士禎所見已為傳寫殘闕之本。此本三十卷,與陳、晁二家所載合,猶完書矣。又《續集》七卷,晁氏、陳氏均不載,《宋史·藝文志》亦不著錄。前后無序跋,莫審誰所編次。然核其詩格,確出祥正,非后人所能依托。其中紀述,頗足與史傳相參考。如史稱祥正致仕后居於姑孰,不復干進。所居有醉吟菴。久之,起為通判汀州。后知端州,復棄去,家於當涂之青山以卒。今《續集》中有《浪士歌》一首,自序云:“郭子棄官合肥,歸姑孰,自號曰醉吟先生。居五年,或者謂其未老可仕,以事薦於上。上即召之,復序於朝,俾監閩汀郡。尋攝守漳南,上復召之。行至半道,閩使者狀其罪以聞,遂下吏。留於漳幾三年。又自號曰漳南浪士”云云。集中《留漳南》詩甚多,則史所云知端州后復棄官者非也。又《漳南書事》云:“元豐五年秋七月十九日,猛風終夜發,拔木壞廬室。”《新昌吟寄穎叔待制》云:“元祐丙寅冬,新昌有狂寇名探,其姓岑,厥初善巫咒”云云。按元豐五年至元祐元年丙寅,正合詩序所云“留漳南三年”之數。然則祥正被議下吏在元豐五年,而其得歸也在元祐元年,而岑探構亂之事,史未及詳。則亦漏書也。又《青山集》載《送蔣穎叔待制拜六路都領》詩云:“廊廟之材終大用,愿敷和氣及巖幽。”。自注云:“予已乞骸,將歸舊廬。”《再送穎叔》云:“云間驥尾終難附,梅子黃時公自歸。”自注云:“公屢有佳句,見約同歸。”復有《蒙詔許歸絕句》二首。其《次韻林辨之長官送別之什》云:“牢落名聲讒謗后,支離形影瘴氛馀。從來仕路誰為援,卻返家園數自如。”以此數詩合之《續集·浪士歌》之所自序,其再出一節,事跡始備。可以補本傳之闕。惟史稱祥正以上書諛頌安石,反為安石所擠,坐是偃蹇以終。而《續集》內有《熙寧口號》五首,末云“百姓命懸三尺法,千秋誰恤兩端情。近聞崇尚刑名學,陛下之心乃好生”云云。殊不似推薦安石者。《青山集》有《奠王荊公墳》三首云:“大手曾將元鼎調,龍沈鶴去事寥寥。”又云:“平昔偏蒙愛小詩,如今吟就誰復知”云云。又不似見排於安石者。其是非自相矛盾。蓋述知己之感,所以自明依附之因;刺新法之非,所以隱報擯斥之憾。小人褊躁,忽合忽離,往往如是。不必以前后異詞疑也。其詩好用仙佛語,或偶傷拉雜。而才氣縱橫,吐言天拔。史稱其母夢李白而生。陸游《入蜀記》亦稱祥正少時,詩句俊逸,前輩或許為太白后身。又稱青山太白祠以祥正侑食。蓋因其詩格相近,從而附會。然亦足見其文章驚邁,時似青蓮,故當時有此品目也。其人至不足道,而其集猶傳,厥有由歟?考《東坡集》有《郭祥正家醉畫竹石壁上,郭作詩為謝,且遺二古銅劍》一首。王十朋《東坡集注》又有祥正《觀東坡畫雪有感》詩二首。《青山集》俱失載,而《續集》亦無之。疑不免有所散佚。然較比謝氏之本,則完備多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增補蘇批孟子二卷 墨緣彙觀二種四卷 文選六十卷 繹志十九卷 宋元通鑑一百五十七卷 本經疏證十二卷本經續疏六卷本經序疏要八卷 洞主仙師白喉治法表抉微二卷題 續漢志三十卷 本草崇原集說三卷附本草經讀一卷附錄集說一卷 晏城雜詠 御題棉花圖 繡帕記十八出 駁呂留良四書講義八卷 御纂醫宗金鑑 望雲館文詩稿文一卷詩一卷 會議銀價大臣精琪續送銀價條議 琳琅秘室叢書(秘笈彙編)三十種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 訄書五十篇 文公家禮儀節八卷 四川巡撫能泰疏 [同治]蘇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 詩原五卷詩說略一卷 [光緒]亞斐利加洲志亞斐利加新志二卷 試律青雲集十五卷 明王文成公年譜節鈔二卷 迦陵詞全集三十卷 時文 日鋤日記二卷 不自秘方一卷 童蒙記誦編二卷 三國志六十五卷 夢華外錄 大雲山房文稿八卷 如不及齋製藝四卷 瓶城山館詩鈔十六卷 兩淮鹽法志五十六卷首四卷 春秋公羊釋例後錄六卷 文字蒙求廣義四卷 經學輯要二十四卷 繡像京本雲合奇蹤玉茗英烈全傳十卷八十回 雷塘庵主[阮元]弟子記八卷 潛書四卷 廿一史約編八卷首一卷 古越藏書樓書目二十卷首一卷 白石道人詩集二卷 山左皇華集 經學質疑六種四十八卷 洋防輯要二十四卷 群芳花鏡全書六卷 畿輔水利議 醫旨緒餘二卷 碧血錄二卷 頤志齋四譜 治蝗書一卷 此宜閣增訂金批西廂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西湖四十八景 梅村詩集箋注十八卷 新刊五百家註音辯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 重增標射切韻要法全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