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徠集
书名《徂徠集》
书名 徂徕集
作者石介
版本江苏巡抚采进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石介撰。介字守道,兗州奉符人,天圣八年進士及第。初授嘉州判官。后以直集賢院出通判濮州。事跡具《宋史》本傳。初,介嘗躬耕徂徠山下,人以徂徠先生稱之,因以名集。介深惡五季以后文格卑靡,故集中極推柳開之功,而復作怪說以排楊億,其文章宗旨,可以想見。雖主持太過,抑揚皆不得其平,要亦戛然自為者。王士禎《池北偶談》稱其倔強勁質,有唐人風。較勝柳、穆二家,而終未脫草昧之氣,亦篤論也。歐陽修作介墓志,稱所為文章曰:“某集者若干卷。”又曰:“某集者若干卷。”凡重言之,似原集當分為二部。此本統名《徂徠集》,殆后人所合編歟?第四卷內《寄元均叔仁》、《讀易堂》、《永軒》、《暫憩》四詩,有錄無書,則傳寫脫佚,亦非盡其舊矣。介傳孫復之學,毅然以天下是非為己任。然客氣太深,名心太重,不免流於詭激。王偁《東都事略》記仁宗時罷呂夷簡、夏竦,而進章得象、晏殊、賈昌朝、杜衍、范仲淹、韓琦、富弼、王素、歐陽修、余靖諸人。介時為國子直講,因作《慶歷圣德詩》,以褒貶忠佞。其詩今載集中。蓋仿韓愈《元和圣德詩》體。然唐憲宗削平淮、蔡,功在社稷,愈仿《雅頌》以紀功,是其職也。至於賢奸黜陟,權在朝廷,非儒官所應議。且其人見在,非蓋棺論定之時。跡涉嫌疑,尤不當播諸簡牘,以分恩怨。厥后歐陽修、司馬光朋黨之禍屢興,蘇軾、黃庭堅文字之獄迭起,實介有以先導其波。又若太學諸生挾持朝局,北宋之末,或至於臠割中使;南宋之末,或至於驅逐宰執。由來者漸,亦介有以倡之。史稱孫復見詩,有“子禍始此”之語。是猶為一人言之,未及慮其大且遠者也。雖當時以此詩得名,而其事實不可以訓。故仍舊本存之,而附論其失如右。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敬鄕錄十四卷 能改齋漫錄十八卷 悱子讀史記一卷 歸樸堂詩存四卷 西湖博覽會會場草圖 封邱縣一卷 過春稾一卷 游歷日本圖經三十卷 稗海四十八種續集二十三種 愉園詩草一卷 穆堂别稿五十卷 搢紳全書不分卷(清光緒二十二年秋季) 新刊補注得秘訣三命指迷賦一卷 四譯館館則十六卷四譯館館考八卷 小書舟樂府三卷 淮南萬畢術二卷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清嘉慶二十二年春季) 恆河沙館草 靈一詩二卷 倚松閣詩抄十五卷 硯録四卷詩銘1卷 新輯海公小紅袍全傳四卷四十二回 金薤琳琅二十卷 墨緣匯觀法書二卷名畫二卷 馬太傳福音書(馬太福音書)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二十五卷分類编次李太白文五卷 國朝列卿年表一百三十九卷 垂老讀書廬詩鈔二卷附文草一卷 痘麻紺珠六卷 須溪批點選注杜工部詩二十二卷 [江蘇溧陽]潘氏宗譜□卷 山海經圖讚一卷 左傳義法舉要一卷 本事詩一卷 東郭記二卷 經學理窟 張公亮先生癸甲螢芝集二卷 養生類纂二十二卷養生月覽二卷 遊具箋一卷 湖南保衛總局廵查各項章程一卷 南湖考斠異一卷 儀小經一卷 春秋外傳國語孔氏注一卷 御塞行程一卷 浮沚集九卷 [乾隆]烏魯木齊事宜四卷 集仙傳 公孫尼子一卷 陶靖節年歲考證一卷 虛白齋詩集七卷 政治圖表五卷 宣統元年己酉科江蘇選拔貢卷一卷 說文釋例八卷 奏定陸軍游學畢業生考試章程一卷 墨子小記不分卷 禮記訓義擇言八卷 儀禮章句十七卷 公債法令初編 暑冰八卷 蓮社高賢傳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