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集
书名《東觀集》
书名 东观集
作者魏野
版本两江总督采进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魏野撰。野字仲先,號草堂居士。先世蜀人,徙於陜州。真宗聞其名,召之,不出。天禧三年卒,贈秘書省著作郎。事跡具《宋史·隱逸傳》。野與林逋同時。身后之名,不及逋裝點湖山,供后人題詠。而當時則聲價出逋上。《澠水燕談》載:“真宗西祀汾陰,至遣人圖畫所居。”《宋史》本傳載:“大中祥符初,遼使至宋,言本國得野《草堂集》上帙,愿求全部。”《續湘山野錄》載:“長安名姬添蘇得野一詩,至署於堂壁,夸鬻於人。”則傾動一時可想也。據天圣元年薛田所作集序,野先有《草堂集》行在人間。《宋史》亦稱野《草堂集》十卷。則十卷者野舊本也。序又稱其子閑以新舊詩三百篇混而編之,匯為七卷。因取贈典命之曰《鉅鹿東觀集》。則《東觀集》者,閑所重編七卷之本也。此本凡詩三百五十九首,題曰《東觀集》,而乃作十卷。未喻其故。豈序文誤十為七歟!別有《東觀集補遺》三卷,出杭州汪氏家,前后無序跋,不知何人所輯。今核所載詩一百十九首,即此本之四卷至六卷。蓋書賈作偽之本,不足為據。或疑除此三卷,正合薛田序七卷之數,當為后人所合并。不知除此一百一十九首,則七卷僅詩二百四十首,與田序三百首之說仍不相合。知決不然矣。野在宋初,其詩尚仍五代舊格,未能及林逋之超詣。而胸次不俗,故究無齷齪凡鄙之氣。較楊樸《詠蓑》諸篇固無多讓。趙與虤《娛書堂詩話》曰:“魏仲先詩沖淡閑逸,前輩稱其警句甚多。《上陳使君》云:‘憂民如有病,見客似無官。’形容甚切,余喜誦之”云云。亦錄隱逸詩者所不廢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綠漪軒文鈔二卷駢體文鈔一卷詩鈔二卷 義舉合祀記一卷 醉竹園文集四卷 子史精華(御定子史精華)一百六十卷 歸田錄二卷 舍頭諫經一卷 趙文肅公文集目録 佛說伏婬經一卷 南越志一卷 廣東省臨時省會全體代議士氏籍録 遺山樂府 寶晉英光集六卷 金匱方歌括六卷 甲乙集十卷 唐六如畫譜二卷 方城均田志一卷 實用分析術不分卷 交食細草二卷 [湖南寧鄉]成氏續修族譜二十七卷 白虎通德論二卷 書古微十二卷首一卷 刑制總考四卷 張丘建算經三卷 國語補注一卷 唐宋八家文讀本三十卷 石交 易氏醫按一卷 竹西吟館賦集一卷 文廟通考六卷首一卷 師華山房文集五卷附一卷 [嘉慶]同安縣志三十卷首一卷 西玄靑鳥記 大唐六典三十卷 東方兵事紀略五卷 經畧洪承疇奏對筆記二卷 金匱要畧淺注十卷 鳥鳴集一卷 幼科推拿祕書五卷 維摩詰不思議經集注十卷 乾坤異占錄四卷 性理淺說一卷 四書一得錄二卷 鞠泉山館吟稿分六卷 易通六卷 詩經疏義淺講二十卷綱領一卷圖一卷 續三十五舉一卷 肇域志 周易本義十二卷易圖一卷五贊一卷筮儀一卷 立誠軒古今體詩一卷文稿一卷 竹梧書屋詩稾不分卷 宦遊紀聞一卷 啟明年 傷寒指髓二卷 異魚圖贊箋四卷補三卷閏集一卷 陶淵明集(陶靖節集、陶靖節先生詩文集、陶淵明文集、陶淵明全集)十卷 竹溪集一卷 錦雲堂美女連環記雜劇一卷 押韻釋疑五卷拾遺一卷 灕江雜記一卷 天花丈室詩稿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