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長慶集
书名《白氏長慶集》
书名 白氏长庆集
作者白居易
版本通行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唐白居易撰。居易有《六帖》,已著錄。案錢曾《讀書敏求記》稱所見宋刻居易集兩本,皆題為《白氏文集》,不名《長慶集》。汪立名校刻《香山詩集》,亦謂寶歷以后之詩不應概題曰“長慶”。今考居易嘗自寫其集,分置僧寺。據所自記,大和九年置東林寺者二千九百六十四首,勒成六十卷。開成元年置於圣善寺者三千二百五十五首,勒成六十五卷。開成四年置於蘇州南禪院者凡三千四百八十七首,勒為六十七卷。皆題曰《白氏文集》。開成五年置於香山寺者凡八百首,合為十卷。則別題曰《洛中集》。惟長慶四年元稹作《白氏長慶集序》,稱“盡徵其文,手自排纂,成五十卷,二千一百九十一首”。又稱“明年當改元長慶,訖於是,因號曰《白氏長慶集》”。則《長慶》一集,特穆宗甲辰以前之作。曾及立名所辨,不為無據。然《唐志》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宋志》亦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而《白氏文集》之名轉不著錄。又高斯得《恥堂存稿》有《白氏長慶集序》。宋人目錄傳於今者,晁公武《讀書志》、尤袤《遂初堂書目》、陳振孫《書錄解題》,亦均作《白氏長慶集》。則謂宋刻必作《白氏文集》,亦未盡然。況元稹之序本為《長慶集》作,而《圣善寺文集記》中載有居易自注,稱“元相公先作集序并目錄一卷在外”。則《長慶集序》已移弁開成新作之目錄。知寶歷以后之詩文均編為《續集》,襲其舊名矣。未可遽以總題《長慶》為非也。其卷帙之數,晁公武謂《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續集》五卷。今亡三卷,則當有七十二卷。陳振孫謂七十一卷之外又有《外集》一卷,亦當有七十二卷。而所標總數乃皆仍為七十一卷,與今本合,則其故不可得詳。至彭叔夏《文苑英華辨證》謂集中《進士策問》第二道,俗本妄有所增。又馮班《才調集評》亦稱每卷首古調、律詩、格詩之目為重刻改竄。則今所行本已迥非當日之舊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孝經訓注:一卷 尚書中侯:3卷 清溪草堂文:2卷 元史地理通釋:4卷附遼金元地略 臨江府志:[隆慶]:14卷 汪竹坪花鳥草蟲冊 松陰快談:1卷 傳樸堂詩稿:4卷,補遺1卷 兩浙金石志:18卷 遼史拾遺:24卷 墨子閒詁:15卷,目錄1卷,附錄1卷,後語2卷 同治中興京外奏議約編:8卷 袁督師集:[袁崇煥]:附錄 繙譯易經 天隐子 切韻考外篇:3卷 復堂日記:8卷 永禁機匠叫歇碑記(拓片) 文苑彙雋:24卷 文集:8卷 博山縣志:[乾隆]:10卷首 1卷 奄城訪古記 新疆水利會第一期報告書:6卷 滕王閣 竹窗隨筆:3集 歙州硯譜 說鈴抄:8卷 蒼潤軒碑跋記:不分卷 唐鑒:十二卷 康德三年時憲書 道濟蔬果畫冊 新體廣註古文觀止:12卷 孝經長孫氏説:一卷 醫方集解:3卷 東南紀聞:3卷 唐語林:8卷 新西京 綱鑑總論:2卷 越絕書:十五卷 海内十州記:一卷 啟雋類函:102卷,職官考5卷,目錄9卷 雙橋隨筆:十二卷 四述奇:16卷 平臺紀畧:一卷 方孩未先生集:16卷 漢蘭臺令李伯仁集 宋景文雜說:1卷 日照縣志:12卷 黃留守書牘:二卷 米南宮蜀素帖墨蹟:1卷 潮陽郭氏雙百鹿齋叢刻:6種 陶淵明集:十卷 子銘先生遺集:1卷 附錄 1卷 龍雲先生文集:32卷,附錄1卷 夢園初集:詩集十六卷,文集八卷 說苑:20卷 風希堂詩文集:10卷 皇朝經世文四編:52卷 歷代名臣傳:三十五卷,續編五卷 晴江閣文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