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集點勘
书名《韓集點勘》
书名 韩集点勘
作者陳景雲
版本浙江巡抚采进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國朝陳景云撰。景云有《通鑒胡注舉正》,已著錄。是編取廖瑩中世彩堂所注韓集,糾正其誤,因匯成編。卷首注曰校東雅堂本,以廖注為徐時泰東雅堂所翻雕也。末有景云自跋,稱“瑩中粗涉文義,全無學識。其博采諸條,不特遴擇失當,即文義亦多疏舛”。今觀所校,考據史傳,訂正訓詁,刪繁補闕,較原本實為精密。如《別知賦》之“一旦為仇”,證以《爾雅》。《元和圣德詩》之“麻列”,證以李白《夢游天姥》詩。《城南聯句》之“疆甿”,證以《周禮》鄭注。《梁國公主輓歌》之“厭翟”,證以《毛詩鄭箋》。《師說》之句讀,證以《經典釋文》。《送韓侍御序》之“所治”,證以魏文帝《與吳質書》。《祭李使君文》之“驚透”,證以揚雄《方言》、左思賦。《烏氏廟碑》之“立議”,證以《漢書》顏注。《太原郡公神道碑》之“耆事”,證以王安石文。《劉統軍墓志》之“父訟”,證以《漢書·段颎傳》。《太傅董公行狀》之“其子”,乃證以《唐書·李萬榮傳》。以《至郾城聯句》之“諛噱”當為“庾噱”,證以《李藩傳》。《進學解》之“守正”當為“宗王”,證以《新唐書》及《文粹》。皆援據精確。他如引《赤藤杖歌》證“南宮”不止稱禮部。引《唐志·五岳四瀆令》證廟令老人。引德宗祔廟高宗已祧,證《諱辨》之“治”字。亦具有典據。而於時事辨別尤詳,可稱善本。惟《尸子》先見《公羊傳》,而云出《漢書》,稍為疏漏。又《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詩,忽參宋人諧謔一條,非惟無預於校讎,乃并無預於韓集,殊乖體例耳。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溉亭述古錄:二卷 名疑:4卷 黑心符:一卷 墨經新釋 中山詩話:[一卷] 說文發疑:6卷,續1卷 天奇閣詩文:8卷 佛說諸法本經:一卷 西堂全集 安慶府志:三十二卷 國朝漢學師承記:8卷 古泉品真 嘉禾志:[至元]:32卷 清吟堂全集 嘉善曹氏惇叙錄 孟子集註大全:14卷 十三經註疏 丹青志:一卷 車麈稿:1卷 重修五河縣志:[光緒]:20卷,首1卷 劉武慎公奏稿 春秋左傳賈服注輯述:二十卷 八旬自述百韵詩:一卷 思南府志:[嘉靖]:8卷 史記:130卷 首 1卷 安定縣志:[康熙]:8卷 儀禮學:一卷 明史紀事本末:80卷 禁書總目:1卷 新語:二卷 咒齋開啓 東南紀事:12卷 帝京景物略:8卷 勉行堂詩集:24卷,卷首一卷 重修臺灣府志:[康熙]:10卷,首1卷 龍學孫公春秋經觧:15卷 植物圖説:4卷 晚晴簃詩匯:200卷 掌中宇宙:十四卷 潮州府志:[乾隆]:42卷,卷首1卷 石畫記:5卷 漁洋山人詩集:22卷 倫理教科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卷 續小五義:124回 古三墳:一卷 萬國輿地圖考 韻語陽秋:二十卷 說文古本考:14卷 大方廣圓覺經略疏科:一卷 吳郡名賢圖傳贊:二十卷 黔志:1卷 毗陵人品記:十卷 可久長室詩存:6卷 雷氏宗譜:[黃岡]:21卷 聰山詩選:8卷 韓非子:20卷,附識誤3卷 唐詩三百首註疏:6卷 重編五經文字:3卷 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