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
唐吳筠撰。筠字貞節,華陰人,隱於南陽。天寶中召至京師。請為道士,居嵩山。復求還茅山,東游會稽。往來天臺、剡中,與李白、孔巢父酬唱。大歷中卒。弟子私謚曰“宗元先生”。新舊《唐書》皆載《隱逸傳》。此本為浙江鮑氏知不足齋所抄。末有跋云:“收入《道藏》中,世無別本。”然《文獻通考》云:“吳筠《宗元先生集》十卷,前有權德輿序,列於別集諸人之次。”則當時非無傳本。此跋題戊申歲,不著年號。疑作於《通考》前也。卷首權德輿序,稱太原王顏類遺文為三十卷。后又有《吳尊師傳》,亦德輿撰,乃言文集二十卷。均與《文獻通考》稱十卷者不合。考德輿序,稱四百五十篇,而此本合詩賦論僅一百十九篇。則非完書矣。又舊書筠本傳云:“魯中儒士也。”新書本傳云:“華州華陰人。”德輿序稱“華陰人”,而傳又云“魯儒士”。序稱受正一法於馮尊師,上距陶弘景五傳。傳又云受正一法於潘體元,乃馮之師。亦相乖剌。考舊書《李白傳》,稱“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於剡中”。而傳乃言:“祿山將亂,求還茅山。既而中原大亂,江淮多盜,乃東游會稽,與詩人李白、孔巢父詩篇酬和。”不知天寶亂后,白已因永王璘事流夜郎矣,安能與筠同隱?此傳殆出於依托。序又稱筠卒於大歷十三年,后二十五歲乃序此集,其年為貞元十九年。德輿於貞元十七年知禮部貢舉,明年真拜侍郎。故是年作序,系銜云禮部侍郎,其文與史合。而《金丹九章經》前又載筠自序一篇,題元和戊戌年作。戊戌乃元和十三年,距所謂先生化去之年又隔四十年。后且云:“元和中游淮西,遇王師討蔡賊吳元濟,避亂東岳,遇李謫仙,授以《內丹九章經》。”殆似囈語。然則此序與傳同一偽撰矣。據新舊書皆有《元綱》三篇語,則卷末所附《元綱論》三篇,自屬筠作。至《內丹九章經》,核之以序,偽妄顯然。以流傳已久,姑并錄之,而辨其牴牾如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