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集
书名《孟浩然集》
书名 孟浩然集
作者孟浩然
版本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唐孟浩然撰。浩然事跡具《新唐書·文藝傳》。前有天寶四載宜城王士源序。(案士源即補《亢倉子》之王士元。其事亦見序中。此作源字,蓋傳寫異文。)。又有天寶九載韋滔序。士源序稱“浩然卒於開元二十八年,年五十有二。凡所屬綴,就輒毀棄,無復編錄。鄉里購采,不有其半。敷求四方,往往而獲。今集其詩二百一十七首,分為四卷”。此本四卷之數,雖與序合,而詩乃二百六十二首,較原本多四十五首。洪邁《容齋隨筆》嘗疑其《示孟郊》詩時代不能相及。今考《長安早春》一首,《文苑英華》作張子容,而《同張將軍薊門看燈》一首亦非浩然游跡之所及。則后人竄入者多矣。士源序又稱詩或闕逸未成,而制思清美,及他人酬贈,咸次而不棄。而此本無不完之篇,亦無唱和之作。其非原本,尤有明徵。排律之名,始於楊宏《唐音》,古無此稱。此本乃標排律為一體。其中《田家元日》一首、《晚泊潯陽望香爐峰》一首、《萬山潭》一首,《渭南園即事貽皎上人》一首,皆五言近體,而編入古詩。《臨洞庭》詩舊本題下有“獻張相公”四字,見方回《瀛奎律髓》。此本亦無之。顯然為明代重刻,有所移改。至序中“丞相范陽張九齡等與浩然為忘形之交”語,考《唐書》,張說嘗謫岳州司馬,集中稱“張相公”、“張丞相”者凡五首,皆為說作。若九齡則籍隸嶺南,以“曲江”著號,安得署曰“范陽”?亦明人以意妄改也。以今世所行別無他本,姑仍其舊錄之,而附訂其舛互如右。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朱子原訂近思錄十四卷附錄一卷 真德秀心經政經二卷 北溪先生字義二卷補遺一卷 北溪先生字義二卷補遺一卷 北溪先生字義二卷補遺一卷 密證錄一卷姚江釋毀錄一卷不諼錄一卷 明東陽孫石臺先生定志編二卷附錄一卷 明東陽孫石臺先生定志編二卷附錄一卷 宗朱子要法一卷 潛室劄記二卷 讀書錄十一卷續錄十二卷 冰言十卷補錄十卷 冰言補十卷 深省堂自箴錄三卷 大意尊聞三卷 大意尊聞三卷 潛室陳先生木鐘集十一卷 潛室陳先生木鐘集十一卷 荆園小語一卷荆園進語一卷 荆園小語集證四卷 榕村語錄續集二十卷河洛奏對一卷 薛子條貫篇十三卷續篇十三卷 薛子條貫篇十三卷續篇十三卷 薛子條貫篇十三卷續篇十三卷 藥言一卷藥言賸稿一卷冰言一卷補錄一卷 困學記三卷 呂語集粹四卷 呂語集粹四卷首一卷 呂子節錄四卷補遺二卷 呂子節錄四卷 呂子節錄四卷附圖說一卷 呂子節錄四卷附圖說一卷 國朝洛學文徵二卷 思辨錄疑義一卷 思辨錄疑義一卷 思辨錄輯要二十二卷後集十三卷 思辨錄輯要二十二卷後集十三卷 思辨錄輯要二十二卷後集十三卷 周子全書二十二卷首一卷 周子全書九卷首二卷末一卷 無欺錄二卷 無欺錄二卷 尚志居讀書記四卷 省心襍言一卷 忱行錄一卷 性理真詮提綱四卷 性理吟二卷 悔言六卷悔言辨正六卷首一卷 悔言六卷悔言辨正六卷首一卷衰說考誤一卷寤言質疑一卷 增補地理直指原真三卷 朱子講學輯要編十卷讀書做人譜一卷 儒門公案贅詞一卷 習是編二卷 習是編二卷 習是編二卷 習是編二卷 潛室劄記二卷附鄉賢錄一卷 潛室劄記二卷附鄉賢錄一卷 衛道編二卷 讀朱隨筆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