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海集·
书名《李北海集·》
书名 李北海集·
作者李邕
版本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唐李邕撰。邕事跡具《唐書》本傳。邕文集本七十卷,《宋志》已不著錄。此本為明無錫曹荃所刊。前有荃序,稱紹和徵君刻唐人集,初得《北海集》,而余論之。不言為何人所編。大抵皆采摭《文苑英華》諸書,裒而成帙,非原本矣。史稱邕長於碑頌,前后所制凡數百首。今惟賦五首,詩四首,表十四首,疏狀各一首,碑文八首,銘、記各一首,神道碑五首,墓志銘一首。蓋已十不存一。《舊唐書》稱其《韓公行狀》、《洪州放生池碑》、《批韋巨源謚議》為當時文士所重。李白《東海有勇婦》一篇稱:“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杜甫《八哀》詩稱:“朗詠六公篇,憂來豁蒙蔽。”趙明誠《金石錄》亦稱:“唐六公詠,文詞高古。”今皆不見此集中,殊可惜也。劉克莊《后村詩話》譏其為葉法善祖作碑,貽千載之笑。然唐時名儒碩士,為緇黃秉筆,不以為嫌,不似兩宋諸儒視二教如敵國。此當尚論其世,固不容執后而議前。且克莊與真德秀游,德秀《西山集》中,琳宮梵剎之文,不可枚舉,克莊曾無一詞,而獨刻責於邕。是尤門戶之見,不足服邕之心矣。卷末附錄,載新、舊《唐書》邕本傳及贈送諸作,而別載《文苑英華》所錄邕《賀赦表》六篇,題曰“糾繆”。謂考其事在代宗、德宗、憲宗時,邕不及見。其論次頗為精審。然考彭叔夏《文苑英華辨證》曰:“《賀赦表》六首,《類表》以為李吉甫作,而《文苑》以為李邕。按邕天寶初卒,而六表乃在代宗、德宗、憲宗時。況《文苑》於三百五十九卷重出一表,題曰李吉甫。又第二表末云‘謹遣衙前虞侯王國清奉表陳賀以聞’,正與吉甫《郴州謝上表》末語同,則非邕作也”云云。是宋人已經考證,編是集者用其說而諱所自來,亦可謂攘人之善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書經稗疏四卷 〔康熙〕中部縣志四卷 虞邵菴詩集七卷 [江蘇無錫]前洲西里唐氏七修宗譜十二卷 [安徽績溪]績溪周氏族譜七卷首一卷終一卷 銀礦指南一卷 喪禮或問二卷 牧羊圈 雙溪醉隱集六卷 阮氏積古齋漢銅印得不分卷 靈芬館詩一集一卷詩二集二卷詩三集一卷 汪氏珊瑚網法書題跋(珊瑚網法書題跋)二十四卷名畫題跋二十四卷 百花洲集二卷 職方外紀五卷首一卷 明通鑑不分卷 古靈詩集一卷 諸蕃志二卷 吉雨詞稿一卷 澥陸詩抄九卷 醫經溯洄集一卷 詩體明辨不分卷 諸子合雅四卷 粟香隨筆八卷二筆八卷三筆八卷四筆八卷五筆八卷 烈婦盡節實錄一卷 顓孫子書六卷首一卷 毛詩說一卷 太學新編賦苑聯芳全集十五卷 東堂集十卷 後耳目志(補)一卷 [江蘇蘇州]彭氏宗譜四卷 海嶽集十卷 三遷志五卷 綠雪館詞十卷二集二卷 南澗先生文稿二卷 李恕谷先生年譜五卷 春帆別集二卷 周易本義四卷筮儀一卷圖說一卷卦歌一卷 石龍庵詩草六卷 援守進研記略一卷 鳴鶴餘音一卷 金剛經証誤一卷續集一卷 永康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吏部頒發雙單月州縣選表不分卷 劉舍人遺集四卷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首四卷 延令宋板書目(季滄葦藏書目)一 則例便覽三十三卷 周易馬氏傳三卷 春秋說一卷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山東鄉試硃卷一卷 [康熙]定南縣志十卷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浙江鄉試題名錄一卷 白鶴堂晚年自訂詩稿二卷白鶴堂詩話三卷補二卷白鶴堂戊戌草一卷 南村帖攷不分卷 筆勢論畧 [湖南邵陽]陳氏復修族譜不分卷 菉友蛾術編二卷 陶文毅公奏議不分卷 宋元名家詞十六卷 〔康熙〕海康縣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