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海集·
书名《李北海集·》
书名 李北海集·
作者李邕
版本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唐李邕撰。邕事跡具《唐書》本傳。邕文集本七十卷,《宋志》已不著錄。此本為明無錫曹荃所刊。前有荃序,稱紹和徵君刻唐人集,初得《北海集》,而余論之。不言為何人所編。大抵皆采摭《文苑英華》諸書,裒而成帙,非原本矣。史稱邕長於碑頌,前后所制凡數百首。今惟賦五首,詩四首,表十四首,疏狀各一首,碑文八首,銘、記各一首,神道碑五首,墓志銘一首。蓋已十不存一。《舊唐書》稱其《韓公行狀》、《洪州放生池碑》、《批韋巨源謚議》為當時文士所重。李白《東海有勇婦》一篇稱:“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杜甫《八哀》詩稱:“朗詠六公篇,憂來豁蒙蔽。”趙明誠《金石錄》亦稱:“唐六公詠,文詞高古。”今皆不見此集中,殊可惜也。劉克莊《后村詩話》譏其為葉法善祖作碑,貽千載之笑。然唐時名儒碩士,為緇黃秉筆,不以為嫌,不似兩宋諸儒視二教如敵國。此當尚論其世,固不容執后而議前。且克莊與真德秀游,德秀《西山集》中,琳宮梵剎之文,不可枚舉,克莊曾無一詞,而獨刻責於邕。是尤門戶之見,不足服邕之心矣。卷末附錄,載新、舊《唐書》邕本傳及贈送諸作,而別載《文苑英華》所錄邕《賀赦表》六篇,題曰“糾繆”。謂考其事在代宗、德宗、憲宗時,邕不及見。其論次頗為精審。然考彭叔夏《文苑英華辨證》曰:“《賀赦表》六首,《類表》以為李吉甫作,而《文苑》以為李邕。按邕天寶初卒,而六表乃在代宗、德宗、憲宗時。況《文苑》於三百五十九卷重出一表,題曰李吉甫。又第二表末云‘謹遣衙前虞侯王國清奉表陳賀以聞’,正與吉甫《郴州謝上表》末語同,則非邕作也”云云。是宋人已經考證,編是集者用其說而諱所自來,亦可謂攘人之善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四書集注正篆釋文合刻十九卷 六書正譌五卷 原人論一卷 訂輯新編全本日邊紅杏六卷 修辭指南二十卷 太虚齋存稿二十三種 六書本義十二卷圖一卷 玉壺冰一卷 [遼寧海城]尚氏宗譜不分卷 大唐郊祀錄十卷 一笠庵四種曲八卷 抱經堂叢書十八種二百七十五卷 淵穎吳先生集十二卷附錄一卷扎記一卷 古本董解元西廂記八卷 遊消夏灣記一卷 西園公文集八卷 綴學堂河朔碑刻跋尾一卷 [江蘇吳縣]許氏族譜不分卷 東山寓聲樂府三卷補遺一卷 佩禾詩鈔三卷 [嘉慶]鄖西縣續志四卷首一卷 [福建福州]福州郭氏支譜十卷首一卷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十卷 建炎筆錄三卷 放鷴亭稿二卷 懷人詩(修慧堂懷人詩、修慧堂詩草)一卷 宗室貢舉備考不分卷 宋人小集二十二卷 東齋雜誌一卷 周易本義引蒙十二卷首一卷 東觀奏記三卷 歷代名吏録四卷 天下名山遊記抄十六卷 [江西南昌]豐城李氏族譜不分卷 曹子建集十卷 滬寧鐵路英商借款條議 沈青門詩集三卷 古歌謠殘稿不分卷 女紅紗塗抹試官一卷 金丹大要十卷 敦本堂詩稿不分卷 止觀大意一卷 (民國)遂安縣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虛字注釋備考一卷 萬卷精華樓藏書記一百四十六卷 皇明詔令二十一卷 孝經大全十集 浙江風俗改良淺說第一編 畫史(米海嶽畫史)一卷 資暇集三卷 穀梁傳補注一卷 新刻金丹集問三卷附一卷 紅林禽館詩一卷來禽館詩余一卷 小爾雅義證十三卷補遺一卷 [浙江黃巖]黃巖新橋管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急就篇四卷正文一卷 字林考逸校誤一卷 外科鈐古方一卷 歷代世系紀年編一卷歷代建元重號一卷 懷清堂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