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集
书名《曹子建集》
书名 曹子建集
作者曹植
版本两江总督采进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魏曹植撰。案《魏志》植本傳,景初中,撰錄植所著賦頌、詩銘、雜論凡百馀篇,副藏內外。《隋書·經籍志》載《陳思王集》三十卷。《唐書·藝文志》作二十卷,然復曰又三十卷。蓋三十卷者,隋時舊本;二十卷者,為后來合并重編。實無兩集。鄭樵作《通志略》,亦并載二本。焦竑作《國史經籍志》,遂合二本卷數為一,稱植集為五十卷,謬之甚矣。陳振孫《書錄解題》亦作二十卷。然振孫謂其間頗有采取《御覽》、《書鈔》、《類聚》中所有者。則捃摭而成,已非唐時二十卷之舊。《文獻通考》作十卷,又并非陳氏著錄之舊。此本目錄后有“嘉定六年癸酉”字,猶從宋寧宗時本翻雕。蓋即《通考》所載也。凡賦四十四篇,詩七十四篇,雜文九十二篇,合計之,得二百十篇。較魏志所稱百馀篇者,其數轉溢。然殘篇斷句,錯出其間。如《鷂雀》、《蝙蝠》二賦均采自《藝文類聚》。《藝文類聚》之例,皆標“某人某文曰”云云,編是集者遂以“曰”字為正文,連於賦之首句,殊為失考。又《七哀詩》晉人采以入樂,增減其詞,以就音律,見《宋書·樂志》中。此不載其本詞,而載其入樂之本,亦為舛謬。《棄婦篇》見《玉臺新詠》,亦見《太平御覽》。《鏡銘》八字,反復顛例,皆葉韻成文,實為回文之祖。見《藝文類聚》。皆棄不載。而《善哉行》一篇,諸本皆作古辭,乃誤為植作。不知其下所載“當來日大難”,即當此篇也。使此為植作,將自作之而自擬之乎?至於《王宋妻詩》,《藝文類聚》作魏文帝,邢凱《坦齋通編》據舊本《玉臺新詠》,稱為植作。今本《玉臺新詠》又作王宋自賦之詩。則眾說異同,亦宜附載,以備參考,乃竟遺漏,亦為疏略,不得謂之善本。然唐以前舊本既佚,后來刻植集者率以是編為祖,別無更古於斯者。錄而存之,亦不得已而思其次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湖山堂集不分卷 讀易日鈔五十四卷 周易集解十七卷 非烟香法一卷 日記不分卷(清光緒二年) 金石文字記六卷 醴陵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洄溪醫案一卷 百花臺寶卷不分卷 [湖南]曹氏族譜二十四卷 申學士校正古本官板書經大全十卷 陶邕州小集(邕州小集)一卷外三種 東坡禪喜集十四卷 恆星說一卷 周元公集八卷 蓱沙王五願經一卷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清光緒三十三年) 何註論語一卷 寰宇訪碑錄校勘記十一卷 仙佛合宗語錄一卷 晉起居注一卷 周禮輯義十二卷 [乾隆]廣寧縣志十卷 三十家詩抄六卷 [順治]湖州府誌前編十二卷 三朝實錄二十卷 邊務書牘不分卷 楊軍疏草一卷 東溪集一卷 翦勝野聞 戒淫文輯證一卷 甕牖閑評八卷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科河南鄉試硃卷一卷 新刊舉業精義四書蒙引十五卷 音切譜二十卷 唐人章草寫經墨跡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五卷 隨自意三昧一卷觀心誦經法 林介山集一卷 蓋平縣鄉土志二卷 青楓亭趕子 [安徽歙縣]澄塘吳氏家譜四卷 梨雲館類定袁中郎全集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經二卷 讀左一隅草稿二卷初稿四卷 [浙江麗水]練溪朱氏宗譜□卷 靖節先生集十卷首一卷 唐會要一百卷 鍾貴溪先生四體詩藳一卷 傷寒醫訣串解六卷 玉臺新詠十卷 宜秋山趙禮讓肥雜劇一卷 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徧照大力明王經二卷 新刻山堂詩考一卷 南華眞經副墨八卷讀南華眞經雜說一卷 九度文公不分卷 衞花符一卷 五十萬卷樓羣書跋文六十五卷 漢隸字源六卷 三國志六十五卷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