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補註
书名《楚辭補註》
书名 楚辞补注
作者洪興祖
版本内府藏本
分类集部>楚辭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洪興祖撰。興祖字慶善。陸游《渭南集》有興祖手帖跋,稱為“洪成季慶善”,未之詳也。丹陽人。政和中登上舍第。南渡后召試,授秘書省正字。歷官提點江東刑獄,知真州、饒州。后忤秦檜,編管昭州,卒。事跡具《宋史·儒林傳》。周麟之《海陵集》有興祖《贈直敷文閣制》,極褒其編纂之功。蓋檜死乃昭雪也。案陳振孫《書錄解題》列《補注楚辭》十七卷、《考異》一卷。稱“興祖少時,從柳展如得東坡手校十卷。凡諸本異同,皆兩出之。后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參校遂為定本,始補王逸《章句》之未備者。成書又得姚廷輝本,作《考異》,附古本釋文之后。又得歐陽永叔、孫莘老、蘇子容本於關子東、葉少協,校正以補《考異》之遺”云云。則舊本兼載釋文,而《考異》一卷附之,在《補注》十七卷之外。此本每卷之末有汲古后人毛表字奏叔依古本是正印記,而《考異》已散入各句下,未知誰所竄亂也。又目錄后有興祖《附記》,稱鮑欽止云:“《辨騷》非《楚辭》本書,不當錄。班固二序,舊在《九嘆》之后,今附於第一通之末”云云。此本《離騷》之末有班固二序,與所記合。而劉勰《辨騷》一篇仍列序后,亦不詳其何故。豈但言其不當錄,而未敢遽刪歟?漢人注書,大抵簡質,又往往舉其訓詁,而不備列其考據。興祖是編,列逸注於前,而一一疏通、證明、補注於后,於逸注多所闡發。又皆以“補曰”二字別之,使與原文不亂,亦異乎明代諸人妄改古書,恣情損益。於楚辭諸注之中,特為善本。故陳振孫稱其用力之勤,而朱子作《集注》,亦多取其說云。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酌雅齋四書遵註合講一卷 杜清獻公集十九卷末一卷 欽定續文獻通考二百五十卷 曲江書屋新訂批註左傳快讀十八卷首一卷 隆慶四年山西鄉試録一卷 光緒六年庚辰科會試同年齒錄 元史氏族表三卷 瀛環志略十卷 行船免撞章程不分卷 優香閣詩草二卷 四書集注十九卷 衛尉卿衡方碑一卷 詩賦備體十二卷外集五卷附錄一卷 策府統宗六十五卷 通典二百卷考證一卷 歷代地理沿革圖一卷 父師善誘法二卷讀書作文譜十二卷 月旦堂仙佛奇蹤合刻八卷 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 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目一卷 六子書六十卷 太霞新奏十四卷 擬訂各省諮議局章程及案語一卷諮議局議員選舉章程一卷 仁在堂全集 說文通檢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光緒]無錫金匱縣志四十卷首一卷附殉難紳民表二卷烈女姓氏錄四卷 增補四書類典賦二十四卷 頤綵堂文集十六卷詩鈔十卷劍舟律賦二卷經進文藁一卷駢體文鈔二卷 文廟禮器樂舞圖譜不分卷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一千二百二十卷 禮記訓纂四十九卷 景賢祠事略 傷寒論十卷傷寒明理論十卷 劉禮部集十一卷麟石文鈔一卷 國朝柔遠記二十卷 雲逗樓集二卷 數學精詳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而菴說唐詩二十二卷首一卷 瀛環志畧十卷 六十種曲 詳註聊齋志異圖詠十六卷首一卷 各國交涉公法論三集 姚刻三種 撫津疏草 駢雅訓纂十六卷首一卷 唯識二十論一卷 教官譜二卷 坐花誌果八卷 唐劉隨州詩集十一卷外集一卷 雍正上諭不分卷(存元年至七年) 脈經十卷 重訂王鳳洲先生綱鑑會纂四十六卷續宋元紀二十三卷 水道提綱二十八卷 清朝經世文編一百二十卷 漢孳室箸書 施注蘇詩四十二卷續補遺二卷 音韻合注四書總字一卷五經總字一卷 津河廣仁堂叢書八十四種 青櫺館詩藳附鈔一卷詞稾初鈔一卷賦藳附鈔一卷賦藳初鈔一卷 國朝名文約編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