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
书名《列子》
书名 列子
作者殷敬順
版本江苏巡抚采进本
分类子部>道家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舊本題周列御寇撰。前有劉向校上奏,以御寇為鄭穆公時人。唐《柳宗元集》有《辨列子》一篇,曰穆公在孔子前幾百歲。《列子》書言鄭國,皆言子產、鄧析,不知向何以言之如此。《史記》鄭繻公二十四年,楚悼王四年圍鄭,殺其相駟子陽。子陽正與列子同時,是歲魯穆公十年。不知向言魯穆公時遂誤為鄭耶?。其后張湛徒知怪《列子》書言穆公后事,每不能推知其時,然其書亦多增竄非其實,其言魏牟、孔穿皆出列子后,不可信云云。其后高似孫《緯略》遂疑列子為鴻濛云將之流,并無其人。今考第五卷湯問篇中并有鄒衍吹律事,不止魏牟、孔穿。其不出御寇之手,更無疑義。然考《爾雅疏》引《尸子·廣澤篇》曰:墨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衷,田子貴均,列子貴虛,料子貴別囿,其學之相非也數世矣,而已皆弇於私也。天帝皇后辟公宏廓宏溥介純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馀名而實一也。若使兼公虛均衷平易別囿一實也,則無相非也云云。是當時實有列子,非莊周之寓名。又《穆天子傳》出於晉太康中,為漢、魏人之所未睹。而此書第三卷周穆王篇所敘駕八駿,造父為御,至巨搜,登昆侖,見西王母於瑤池事,一一與傳相合。此非劉向之時所能偽造,可信確為秦以前書。考《公羊傳》隱公十一年子沈子曰,何休注曰,子沈子后師沈子,稱子冠氏上,著其為師也。然則凡稱子某子者,乃弟子之稱師,非所自稱。此書皆稱子列子,則決為傳其學者所追記,非御寇自著。其雜記列子后事,正如《莊子》記莊子死,《管子》稱吳王、西施、商子稱秦孝公耳,不足為怪。晉光祿勛張湛作是書注,於天瑞篇首所稱子列子字知為追記師言,而他篇復以載及后事為疑,未免不充其類矣。書凡八篇,與《漢志》所載相合。趙希弁《讀書附志》載,政和中宜春彭瑜為積石軍倅,聞高麗國《列子》十卷,得其第九篇曰元瑞於青唐卜者云云。今所行本皆無此卷,殆宋人知其妄而不傳歟?其注自張湛以外,又有唐當涂丞殷敬順釋文二卷,此本亦散附各句下。然音注頗為淆亂,有灼然知為殷說者,亦有不辨孰張孰殷者。明人刊本往往如是,不足訝也。據湛自序,其母為王弼從姊妹,湛往來外家,故亦善談名理,其注亦弼注《老子》之亞。葉夢得《避暑錄話》乃議其雖知《列子》近佛經,而逐事為解,反多迷失。是以唐后五宗之禪繩晉人,失其旨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栗齋詩集一卷 仰山禪師詩一卷 雪巖和尚外集一卷 校註橘山四六(橘山四六)二十卷 校註橘山四六(橘山四六)二十卷 校註橘山四六(橘山四六)二十卷 校註橘山四六(橘山四六)二十卷 校註橘山四六(橘山四六)二十卷 華亭百詠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抱拙小藳一卷 省齋集二卷 省齋集十卷附錄一卷 蟠室老人文集二十二卷奏議一卷涉史隨筆一卷 蟠室老人文集二十二卷奏議一卷涉史隨筆一卷 涉齋集十八卷 涉齋集十八卷 涉齋集十八卷 翠微南征錄(翠微先生南征錄)十一卷 翠微南征錄(翠微先生南征錄)十一卷 翠微南征錄(翠微先生南征錄)十一卷 翠微南征錄(翠微先生南征錄)十一卷 翠微南征錄(翠微先生南征錄)十一卷 翠微南征錄(翠微先生南征錄)十一卷 翠微南征錄十一卷雜錄一卷 翠微南征錄十卷首一卷 翠微南征錄十卷首一卷 翠微南征錄十卷首一卷附補書一篇詩一篇 翠微南征錄十卷 翠微南征錄十卷上皇帝書一卷 翠微南征錄一卷 翠微南征錄一卷 翠微北征錄十二卷 水心先生文集(水心集、水心先生集)二十九卷 水心先生文集(水心集、水心先生集)二十九卷 水心先生文集(水心集、水心先生集)二十九卷 水心先生文集(水心集、水心先生集)二十九卷 水心先生文集(水心集、水心先生集)二十九卷 水心先生文集(水心集、水心先生集)二十九卷 水心先生文集(水心集、水心先生集)二十九卷 水心先生文集(水心集、水心先生集)二十九卷 水心文集二十九卷補遺一卷 水心先生別集十六卷 水心先生別集十六卷 水心先生別集十六卷 水心先生別集十六卷 葉水心文集校註不分卷 水心詩鈔一卷 水心集補鈔一卷 水心文鈔十卷 水心文鈔十卷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