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
书名《山海經》
书名 山海经
作者郭璞
版本内府藏本
分类子部>小說家類>異聞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晉郭璞注。卷首有劉秀校上奏,稱為伯益所作。案《山海經》之名始見《史記·大宛傳》,司馬遷但云《禹本記》、《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而未言為何人所作。《列子》稱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似乎即指此書而不言其名《山海經》。王充《論衡·別通篇》曰,禹主行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所不至,以所見聞作《山海經》。趙煜《吳越春秋》所說亦同。惟《隋書·經籍志》云,蕭何得秦圖書,后又得《山海經》,相傳夏禹所記。其文稍異,然似皆因《列子》之說推而衍之。觀書中載夏后啟、周文王及秦、漢長沙、象郡、馀暨、下巂諸地名,斷不作於三代以上,殆周、泰間人所述,而后來好異者又附益之歟?觀《楚詞·天問》,多與相符,使古無是言,屈原何由杜撰?。朱子《楚詞辨證》謂其反因天問而作,似乎不然。至王應麟《王會補傳》引朱子之言,謂《山海經》記諸異物飛走之類,多云東向,或曰東首,疑本因圖畫而述之。古有此學,如《九歌》、《天問》皆其類云云。則得其實矣。郭璞注是書,見於《晉書·本傳》。隋、唐二志皆云二十三卷,今本乃少五卷,疑后人并其卷帙,以就劉秀奏中一十八篇之數,非闕佚也。隋、唐志又有郭璞《山海經圖贊》二卷,今其贊猶載璞集中,其圖則《宋志》已不著錄,知久佚矣。舊本所載劉秀奏中,稱其書凡十八篇,與《漢志》稱十三篇者不合。《七略》即秀所定,不應自相牴牾,疑其贗托。然璞序已引其文,相傳既久,今仍并錄焉。書中序述山水,多參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玄部競字號中。究其本旨,實非黃、老之言。然道里山川,率難考據,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諸家并以為地理書之冠,亦為未允。核實定名,實則小說之最古者爾。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續唐三體詩八卷 春秋後語一卷 翠寒集一卷 儲王合集 南史八十卷 [湖南瀏陽]黃氏族譜十卷 春秋周魯纂論八卷 滕王閣集十卷 鼎鐫玉簪記二卷附釋義二卷 陋巷志八卷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一卷 說文解字引漢律令考二卷坿錄二卷 傷寒典二卷 枯桐閣詞二卷 石鼓爾雅一卷 西方歸道 文奇豹斑十二卷 魏文帝集十卷附錄一卷 綉像紅樓夢補四卷四十八回 范西屏弈圖不分卷 咸豐九年己未科會試硃卷一卷附咸豐九年己未科覆試卷一卷 獨孤見夢記 訓蒙增廣改本 菩薩處胎經五卷 影山草堂學吟稿三卷、郘亭外集一卷 蒙古吉林土風記一卷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一卷 易卦玩辭述二卷 古穰雜錄一卷 佛說放鉢經一卷 朔方交涉始末紀要一卷 劉氏政論一卷 大明太祖高皇帝寶訓五卷 同治十年辛未科會試硃卷一卷 法藏碎金録十卷 來青閣書莊書目不分卷 國朝名臣事畧十五卷 留素堂文集十卷、詩删二十三卷、詩删後集□卷、外集五卷 六醴齋醫書十種 客槎先生小學遺說二卷 周易周禮書經詩經篇名 瓊臺詩文會稿重編(瓊臺會稿、瓊臺會稿詩文集)二十四卷 皇極寶懺八卷 坐花誌果八卷 一齋識學溫溪尋源合刻二種六卷 外科明隱集四卷醫案錄彙二卷 周禮詳解四十卷 佛說恆水經一卷 荆山子 信齋詞一卷 鶴緣詞一卷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順天鄉試硃卷一卷 求闕齋讀書錄十卷 理學類編八卷 詞的四卷 楊誠齋集六十八卷 妙香室叢話十四卷 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一卷 樵隱昔寱二十卷附錄一卷 休園詩鈔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