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圍山叢談
书名《鐵圍山叢談》
书名 铁围山丛谈
作者蔡絛
版本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分类子部>小說家類>雜事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蔡絳撰。條字約之,自號百衲居士,興化仙游人,蔡京之季子也。官至徽猷閣待制。京敗,流白州以死。《宋史》附載京傳末,稱宣和六年京再起領三省,目昏眊不能視事,悉決於絳。凡京所判,皆絳為之,且代京入奏。由是恣為奸利,竊弄威柄。宰臣白時中、李邦彥惟奉行文書。其罪蓋與京等。曾敏行《獨醒雜志》則載絳作《西清詩話》,多稱引蘇、黃諸人竟以崇尚元祐之學,為言者論列。蓋雖盜權怙勢,而知博風雅之名者。陳振孫《書錄解題》稱《西清詩話》乃絳使其客為之。殆以蔡攸領袖書局,懵不知學,為物論所不歸,故疑絳所著作亦出假手。然此書作於竄逐之后,黨與解散,誰與捉刀?而敘述舊聞,具有文采,則謂之驕恣紈袴則可,不能謂之不知書也。書中稱高宗為今上。謝石相字一條,稱中原傾覆后二十一年,為紹興十七年。徽宗買茴香一條,稱中興歲戊辰,為紹興十八年。又趙鼎亦卒於紹興十七年,而此書記鼎卒后王趯坐調護鼎被劾罷官,過白州見絳之事,是南渡后二十馀年尚謫居無恙,亦可云倖逃顯戮矣。絳所作《北征紀實》二卷,述伐燕之事,陳振孫謂其歸罪童貫、蔡攸,為蔡京文飾。此書所敘京事,亦往往如是。如史稱京患言者議己,作御筆密進,乞徽宗親書以降,絳則稱政和三四年上自攬權綱,政歸九重,皆以御筆從事。史稱京由童貫以進,又稱宦官宮妾合詞譽京,絳則稱京力遏宦官,遏之不得,更反折角。史稱范祖禹、劉安世皆因京遠竄,絳則謂京欲援復安世及陳瓘而不能,己則與祖禹子溫最相契。其巧為彌縫,大抵類此。惟於其兄攸無恕詞,蓋以攸嘗劾絳,又請京殺絳故也。至於元祐黨籍,不置一語,詞氣之間,頗與其父異趣。於三蘇尤極意推崇,而丁仙現一條,乃深詆王安石新法,則仍其《西清詩話》之旨也。他如述九璽之源流,玄圭之形制,九鼎之鑄造,三館之建置,大晟樂之宮律,及徽宗五改年號之義,公主初改帝嬴,后改帝姬之故,《宣和書譜》、《畫譜》、《博古圖》之緣起,記所目睹,皆較他書為詳核。以及辨禁中無六更之例,宮花有三等之別,俗諺包彈之始,粵人雞卜之法,諸葛氏筆,張滋墨,米芾研山,大觀端研,玻璃母,龍涎香,薔薇水,沈水香,合浦珠,鎮庫帶,藕絲燈,百衲琴,建溪茶,姚黃花諸條,皆足以資考證,廣異聞。又如陳師道《后山詩話》稱蘇軾詞如教坊雷大使舞,諸家引為故實,而不知雷為何人,觀此書,乃知為雷中慶,宣和中以善舞隸教坊。《三經新義》宋人皆稱王安石,觀此書,乃知惟《周禮》為安石親筆,《詩》、《書》二經實出王雱。又徽宗繪事世稱絕藝,觀此書,乃知皆畫院供奉代為染寫,非真自作,尤歷來賞鑒家所未言。其人雖不足道,以其書論之,亦說部中之佳本矣。《文獻通考》作五卷,此本實六卷,或《通考》為傳寫之誤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黃帝素問靈樞經:12卷 銅鼓書堂遺稿:32卷 顏李學:3卷 明季遺聞:4卷 寶刻叢編:20卷 三餘雜誌:8卷 白圭堂詩鈔:6卷,續鈔6卷 漢衛宏漢舊儀:1卷 明儒學案:六十二卷 大清律例歌訣:3卷 春秋圖表 團練私議:1卷 富陽夏氏叢刻:8種 宋拓九成宮醴泉銘 周氏冥通記:4卷 集異記:一卷 石門洪覺範天廚禁臠:三卷 翻譯類編:四卷 太乙廟筭兵機捷法通龜便覽:□卷 敍錄:1卷 王泠然墓志(唐天寶元年正月三十日) 因话录 扈從賜遊記:一卷 校正元親征錄 花縣志:[康熙]:4卷 華嚴經旨歸:1卷,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華嚴經義海百門 六書說:1卷 聖德諸品經:二卷;醒心經 : 一卷 上清洞玄明燈上經:一卷 新刻增補藝苑巵言:十六卷 緣督廬日記抄:十六卷 感述錄:6卷,續錄4卷 詩經廣詁:30卷 經世要談:1卷 電氣鍍金略法 李丞相詩集:上下 洞極真經:一卷 樊子:1卷 江灣里志:15卷,卷首1卷 問心一隅:2卷 論再生緣 敬鄉樓叢書:四輯 奏定陸軍營制餉章 大佛頂經文句:10卷 故宮書畫信片 經濟通論:5卷 大清道光十年歲次庚寅時憲書 續甬上耆舊詩:120卷,卷首1卷 容臺随筆 甲骨文字研究 劉向新序:10卷 指海:27集,140種 守山閣叢書:110種 篆文論語:不分卷 宋史:496卷 周禮正義:86卷 袁氏宗譜:[澄江]:20卷,首末各1卷 友陶畊者軒全集 和漢美術鑑定全書 [康熙]曹州志: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