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戒錄
书名《鑒戒錄》
书名 鉴戒录
作者何光遠
版本江西巡抚采进本
分类子部>小說家類>雜事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蜀何光遠撰。光遠字輝夫,東海人。孟昶廣政初,官普州軍事判官。其書多記唐及五代間事,而蜀事為多,皆近俳諧之言。各以三字標題,凡六十六則。趙希弁《讀書后志》以為輯唐以來君臣事跡可為世鑒者,似未睹其書,因其名而臆說也。舊本前有劉曦度序,亦見希弁志。《宋史·藝文志》遂以劉曦度《鑒戒錄》三卷、何光遠《鑒戒錄》三卷分為二書,益舛誤矣。書中間有夾注,如判木夾一條云,此答木夾書,元是胡曾與路巖相公鎮蜀日修之,非為高駢相公也。何光遠誤述危亂黜一條云,據《禪月詩集》中此詩自哭涪州張侍郎,非張拾遺,何光遠錯舉證也。四公會一條云,此篇元在《本事詩》中,敘說甚詳。何光遠重取論說,又加改易,非也。皆駁正光遠之說,不知出自何人。此本析為十卷,有朱彝尊跋,稱從項元汴家宋本影寫,則猶宋人所分也。今觀所記,如徐后事一條所載王承旨詩,《后山詩話》以為花蕊夫人作。蜀門諷一條所載向瓚嘲蔣煉師詩,《南唐近事》以為廬山道士,其語大同小異猶可曰傳聞異詞。鑒冤辱一條,全剽襲殷蕓小說,東方朔辨怪哉蟲事(案:小說已佚,此條見《太平廣記》四百七十三),已為附會;鬼傳書一條,不知《水經注》有梁孝直事,更屬粗疏。至逸士諫一條,稱昭宗何后荒於從禽,考《新唐書·后妃列傳》,昭宗奔播岐、梁間,后侍膳,無須臾去。《舊唐書》亦云,后於蒙塵薄狩之中,嘗侍膳御,不離左右,安得有畋游之事?且昭宗寄命強藩,不能自保,又安能縱后畋游,恒至六十里外?殊為誣誕。灌鐵汁一條,稱秦宗權本不欲叛,乃太山神追其魂,以酷刑逼之倡亂,是為盜賊藉口,尤不可以訓。特以其為五代舊書,所載軼事遺文,往往可資采掇,故仍錄之小說家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退思紀年一卷 遼小史一卷 尚友錄續集二十二卷 許旌陽事蹟圖一卷 魚兒佛一卷 崇禎宮詞一卷 五代新說 唐劉蛻集(文泉子集、唐劉蛻文集)六卷 耳食錄十二卷二編八卷 唐韻正二十卷 司馬文正公集畧三十一卷詩集七卷 古文家别集類案不分卷 大淸康熙十一年七政經緯躔度時憲曆一卷 楚辭十七卷 拾遺一卷 天全翁集□卷 蘭亭嶺字從山本考一卷 鄭東甫文稿一卷 遺園詩餘一卷 內地人民移殖吉林源流一卷 訓誨輯要四卷 庾子山年譜一卷 蘇老泉先生全集十六卷 明良錄畧一卷 林間録二卷 周禮正義八十六卷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二卷首一卷 大清律例四十七卷 刑案比照加減成案續編三十二卷 算術條目及敎授法二卷 舸人詩稿十卷(安雅堂存稿、浮青軒稿、燕遊草、南征草、自公堂稿、歸田草、蒙難草、粤遊存草、歸來草、紀行詩餘各一卷) 縉紳全書不分卷(清乾隆四十四年) 證道一助 丹鉛雜錄十卷 平山冷燕二十回 周易畧例一卷 漢槎友札一卷 [湖南寧鄉]朱氏四修支譜十二卷首八卷 荆溪外紀二十五卷 [浙江浦江]浦陽泮南樓氏宗譜八卷 欽定學堂章程奏折一卷 公車見聞錄一卷 嘉靖四年雲貴鄉試錄一卷 周易直音一卷 宗法小記一卷 偶譚 紅蕉吟館啓事一卷 廣志一百十卷 揚州府總二卷 古史六十卷 宋慈抱年譜一卷 貴州地畧一卷 鄭山齋先生文集二十四卷 祥符劉氏叢書十種 黃庭經解一卷 婺源山水遊記二卷 [江蘇無錫]厚輿孫公支譜記條辨不分卷 家訓一卷 中亞美利加五國政要一卷 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