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文獻通考
书名《續文獻通考》
书名 续文献通考
作者王圻
版本通行本
分类子部>類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王圻撰。圻有《東吳水利考》,已著錄。是編續馬端臨之書,而稍更其門目。大旨欲於《通考》之外兼擅《通志》之長,遂致牽於多岐,轉成踳駁。盡《通考》踵《通典》而作,數典之書也。《通志》具列朝為紀傳,其略即志,其譜即表,通史之屬也。其體裁本不相同。圻既兼用鄭例,遂收及人物,已為泛濫,而分條標目,又復治絲而棼。如各史有不臣二姓之人,不過統以忠義。圻則別立忠隱一門。各史於忠孝節烈之婦女,不過統以列女,圻則別立忠婦、孝婦、節婦、烈婦諸門。各史於篤行畸節,不過統以孝義,圻則別立順存、義夫、義女、義徒、義母、義姜、義仆諸門。均乖史法。至於義物一門,孝釋一門,尤為創見罕聞。各史但有儒林,《宋史》別出道學傳,已為門戶之私,圻更立道統考,而所收如楚元王之類,不過性喜聚書,范平、王接之類,不過隱居高尚,去取更為不倫。此皆牽於通志紀傳之故也。他如田賦考內所載免租,當列於賑恤門,貴州鹽引課,宜列於鹽鐵門,打青草喂養馬匹事例,宜列於兵考,而皆誤載於田賦、國用考內。漕運門載金天興元年運餉汝州兵,此乃用兵轉餉,非漕運也。又海運已自列一門,而雜出於漕運之內,所載海道遠近,尤為不詳。運官選補屬選舉考績之事,更不當列於漕運門。土貢考內所載明制,其時雖已歸折於一條鞭之法,然尚有解赴內府之項,載於明《會典》者甚詳。乃皆脫略。選舉考內所載邵元節、李孜省,乃一時恩倖,不當別立方伎。選舉一門學校考內所載州縣書院,元制官置山長,猶屬學校之支流。明則處處私置,志書尚不能悉登。此書乃泛載之,殊為冗濫。職官考內載元職官僅本《元史》,其上京分署載於《析津志》諸書甚詳,見元人集者尤夥,乃皆漏略。謚法考只引《史記》,馀多掛漏,即朱謀所輯諸篇,萬歷初尚存,不容嘉靖末不見,亦為掛漏。《經籍考》內所載南宋諸人文集,尚不及《文淵閣書目》之半,金人文集載於《中州集》小傳者百有馀家,所載僅十之一二。而《琵琶記》、《水滸傳》乃俱著錄,空為后來論者之所議。《六書考》全抄鄭樵《六書略》,又錄《唐韻》及宋《禮部韻略》各序,毫無斷制。所載法帖,僅明代所刻《寶賢堂帖》十數則。又既立《經籍考》一門,復於《六書考》內復載字學、書法各書,更為舛雜。至於釋家一門,本可不立,既已立之,而宗、律二門未能分晰。列釋家法嗣一門,而二祖六祖以下旁出法嗣,又未能詳敘,殆進退無據矣。自明以來,以馬氏書止於宋嘉定中,嘉定后事跡典故未有匯為一編者,故多存圻書以備檢閱。今蒙睿鑒高懸,洞知是編之舛陋,特詔儒臣重為纂輯,業已勒有成書,圻之舊笈,竟以覆瓿可也。(案:此書雖續《文獻通考》,而體例迥殊,故《文獻通考》入故事,此則改隸《類書》。)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契文舉例:2卷 小草庵詩鈔:1卷 東嵐謝氏明詩畧:4卷 平津館鑒藏記:三卷,補遺一卷,續編一卷 稼軒長短句:12卷 晚香詩鈔:2卷 晉荀公曾集:1卷 煨芋巖居文集:不分卷 中國藏書家攷略:不分卷,附索引,勘誤表 臨榆田氏重刻十家宮詞:12卷 歷代詩話 小滄溟館詩初集:6卷,二集9卷,三集12卷 庚辰叢編:10種 27卷 大戴禮記斠補:三卷 釣臺集:2卷 敬躋堂叢書:6種 中國古代農民運動研究 歷代紀元部表:2卷 孔氏大宗譜:[曲阜] 行路哭灵:1本 鴻逸堂稿 縉雲山志 迪吉錄:8集,卷首1卷 [同治]畿輔通志:300卷,首1卷 益陽袁氏四修家乘:[湖南]:27卷,卷首3卷 遼詩紀事:十二卷 范香溪先生文集:22卷 老子甲本及卷後古佚書 渚宮舊事:5卷,附補遺1卷 金石屑:不分卷 廣東圖 禮記註疏:63卷 爾雅疏:十卷 世博翰墨 镇江剿平粤匪記:不分卷 佛説觀無量夀佛經:不分卷 春秋大事表:六十六卷,輿圖一卷 張石樵先生遺集:4卷 自號錄:不分卷 增注史要:7卷 義門讀書記:58卷 普祥峪萬年吉地原續估作法冊:4卷 困學紀聞集證:20卷 禮記偶箋:三卷 述舊:6卷 審音鑒古錄 福建版本資料匯編 集千家注杜工部詩集:20卷,文集2卷 古畫品錄:1卷 空洞先生集:六十三卷 [光緒]岐山縣志:8卷 奇言可笑錄:2卷 孝感縣志:24卷 寧壽鑑古:16卷 東坡先生易傳:9卷 商芸小説:1卷 通語:1卷 胎息經:一卷 韓非子:20卷 古文辭類纂:74卷,續古文辭類纂三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