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龜鑒
书名《言行龜鑒》
书名 言行龟鉴
作者張光祖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子部>雜家類>雜纂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元張光祖編,光祖《元史》無傳,志乘亦不載其名,始末無可考見。惟大德癸卯陳普作是書序,稱襄國張君字紹先,大德辛丑為泉州推官。睹其歷任為政,信其為仁人君子。又有大德甲辰熊禾序,稱光祖質美嗜學,有天下來世之志。陳普即學者所稱石堂先生,熊禾即學者所稱勿軒先生,皆宋、元間篤行醇儒,不妄許可。據其所言,則光祖亦君子人矣。初,宋趙善璙作《自警編》,錄前輩嘉言善行以示矩矱,光祖欲為刊行,熊禾以善璙所編尚有未及刪潤者,光祖乃即善璙舊本益以《典型錄》、《厚德錄》、《善善錄》、《名臣言行錄》,及博采名臣碑志之文,裒輯排比,以成是編。據原序稱,分學問、德行、交際、家道、出處、政事、民政、兵政八門。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著錄作八卷,蓋一門為一卷也。原序又稱,類列八十有二,枚舉為九百五十有五。今原本散佚,惟載於《永樂大典》者尚存四百七十二條,而八十有二之子目則不可復考。然唐以前分類之書,不過撮舉大綱,易於包括。宋人著書,好立子目,目愈繁碎則分隸彌易糾紛。今子目既已無徵,惟以所立八門依類排纂,轉覺便於循覽。又原序稱每類之中首之以善行,次之以嘉言,先踐履,后議論也。然言行既各分編,則一人之名,一類中先后復出,時代未免顛舛。又或一事一人而言行并見,尤難於割裂其文,體例殊為未善。今惟以人統事,以時代敘人,庶端緒不淆,釐然易見。雖編次視原本稍殊,而要之標舉芳蹤,示人效法,於光祖著書之本旨固未嘗失足。宋、元說部諸書,每雜述詼諧,侈陳神怪,以供文士之談資。是編所記雖平近無奇,而篤實切理,足以資人之感發,亦所謂布帛菽粟之文,雖常而不可厭者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扁鵲心書三卷首一卷 增訂本草備要四卷醫方集解三卷 東周列國全志五十四卷一百八回 白芙堂算書二十三種 揚子法言十三卷 三魚堂日記十卷外集六卷 唐詩三百首不分卷 御製百家姓圖解 論語章數字數表二卷 一品集二卷使黔集 易漢學八卷 大意尊聞一卷 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 皇朝經世文編一百二十卷姓名總目二卷 鐫鍾伯敬先生秘集十五種十五卷 近思錄集注十四卷校勘記一卷 學古齋集三卷附雜文一卷 翼教叢編六卷 四書講義困勉錄三十七卷續六卷附錄一卷 東坡先生編年詩五十卷年表一卷 鴛水人琴集 番易姜夔堯章續書譜 黃忠端公年譜二卷 實事求是齋印譜不分卷 繡像改正鴛鴦夢四卷十六回 長安獲古編二卷補一卷 蘇沈良方八卷 忠武祠墓志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雍正]重修陝西乾州志六卷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一卷太上消禳火災經一卷元始天尊說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一卷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一卷太上泰清天童護命妙經一卷 萬方總括不分卷 定論珍珠價品寶石沆頭 聽園西疆雜述詩四卷 劉廉舫先生吏治三書 續資治通鑑二百二十卷 測海集六卷二林居集二十四卷 全唐詩話六卷 讀選樓詩稿十卷 六書選不分卷 目蓮生救母全本 綠雪館詩鈔 小學韻語一卷 何仙姑寶卷二卷 公是弟子記四卷 地藏菩薩本願經二卷附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一卷 浙西水利備攷六卷 萬氏婦科彙要四卷 六經圖十二卷 陳修園醫書四十八種 元音統韻二十八卷 三蘇策論十二卷 勾股截積和較算術二卷 虞初續志十二卷 [宣統]重修涇陽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泰雲堂集 馮少墟集二十二卷 儀顧堂題跋十六卷續跋十六卷 禪真逸史四十回 嘉靖四十一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嘉慶]長安縣志三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