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園叢說
书名《東園叢說》
书名 东园丛说
作者李如篪
版本浙江巡抚采进本
分类子部>雜家類>雜說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舊本題宋李如篪撰。如篪始末未詳。據卷首紹興壬子自序,則括蒼人,時為桐鄉丞。正德《崇德縣志》載,宋李如篪字季牖,崇德人。少游上庠,博學能文,著有《東園叢說》、《樂書》行世。晚以特科官桐鄉丞。人名、書名、仕履并合,當即其人也。其書諸家不記錄,莫考其所自來。下卷雜說中所作初夏詩及其父歡喜口號三首,為自來錄宋詩者所未及。又是書自序作於壬子,為紹興元年。周庭筠刊書跋作於甲寅,為紹興三年。而記時事一條,記紹興六年楊幺、李成事:憸佞一條,記紹興二十四年秦塤登第事;以少敗眾一條,記紹興三十一年兩淮失守事;且有稱高宗廟號者,則書當成於孝宗時,年月殊不相應,且語孟說一門,語、孟合稱,不似南宋初語;所辨北辰不動一條,與明陳士元《論語類考》之說同,似乎曾見《集注》,故有此說,亦不似朱子以前語;其天文歷數說,謂今之渾天,實蓋天之法,亦似歐羅巴書既入中國之語;宋以前,即推步之家未明此理,無論儒生,或近時好事者因如篪書名捃摭舊文,益以所見,偽為此帙歟?今但就其書而論,如春秋行夏時一條,謂以建子為周正月乃左氏之失,不知左氏周人,記他事或失之誣,至於本朝正朔,則婦豎皆知,左氏不容有誤。《詩》亡《春秋》作一條,謂孔子所聞所見之世無詩,不知株林夏南詩有姓名,不能移之東遷前也。召公不悅一條,謂周公朝諸侯於明堂,召公嘗北面而事之,則誤信明堂位之謬說。《左傳》其處者為劉氏一條,疑邱明先知,又疑其附會,則未考此句為漢儒增入,孔穎達《正義》已有明文。然如解王用三驅,引周官大司馬立表為證,解坤六五爻,駁程傳女媧武氏之非,解說卦生蓍,糾揚雄產蓍之誤,解系辭太極生兩儀為生蓍之法,引《左傳》楚有句澨、章澨、雍澨、蓬澨諸地,證三澨非水名,解關雎為后妃求淑女,引崔靈恩三禮義宗,證縮酒用茅之義,以及考究《易》之八法,及六日七分之說,推算絳縣人甲子之類,皆典核不茍,於經義頗為有裨。故雖顯有可疑,而其書可采。亦姑并存之,以資參訂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劉氏家塾四書解不分卷 閩都記三十三卷 離騷牋二卷 金詩選四卷 歷代史案二十卷 萬世玉衡錄四卷 淥江橋志四卷 初月樓聞見錄十卷 詞綜三十卷 本朝名家詩鈔小傳二卷 大學古本質言一卷 駢文一稾一卷 亭林遺書匯輯二十一種 漢蔡中郎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湘綺樓箋啓八卷 海叅崴公董局城治章程一卷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小謨觴館詩集八卷詩續集二卷詩餘附錄一卷文集四卷文續集二卷 四洪年譜四種 七政全書大成不分卷 直木齋全集十三卷 重刻賴古堂尺牘新鈔三選結鄰集十五卷 日本國志四十卷首一卷 韻歧五卷 御選唐宋文醇五十八卷 論語正義二十四卷 和會譜不分卷 古史記編 三魚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錄一卷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 說文解字繫傳四十卷附錄一卷 南漢春秋十三卷 湯子遺書十卷首一卷 古文精言詳注合編十六卷 孟子編年四卷 本草綱目五十二卷 卷施閣集四十卷 台州叢書九種 胡文忠公遺集八十六卷首一卷 [雍正]畿輔通志一百二十卷首一卷 讀史方輿紀要一百三十卷 潛庵先生遺稿五卷志學會約一卷 新編直指算法統宗十二卷 尹文端公詩集十卷 敕建弘慈廣濟寺新志三卷 七頌堂詩集十卷 書經六卷 判讀抄本 薑露庵雜記六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吉堂文稿十二卷 燕京開教略三卷 洋務經濟通考十六卷 蘇長公合作内外篇 對策六卷 擥茝書屋詩詞遺稿二卷 西遊真論一百囘 古文孝經孔氏傳一卷 新造本朝一世報全歌五卷 詩觸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