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雜記
书名《呂氏雜記》
书名 吕氏杂记
作者呂希哲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子部>雜家類>雜說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呂希哲撰。希哲字原明,先世萊州人,后家壽州。夷簡其祖,公著其父也。初以父蔭入官。公著為相之日,不肯求進取。公著沒,始為兵部員外郎,進崇政殿說書。紹圣初,以秘閣校理出知懷州,旋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為光祿少卿。力請外補,以直秘閣知曹州,坐黨籍奪職。后復歷知相、邢二州,罷奉宮祠,羈寓淮、泗間以卒。事跡具《宋史》本傳。希哲少從焦千之、孫復、石介學,又從二程子、張子及王安石父子游,故其學問亦出入於數家之中,醇疵互見。《朱子語錄》稱其學於程氏,意欲直造圣人,盡其平生之力,乃反見佛與圣人合。今觀此書,喜言禪理,每混儒、墨而一之,誠不免如朱子所言。又《宋史》載王安石欲薦希哲為講官,希哲辭曰,辱與公相知久,萬一從仕,將不免異同,則疇昔相與之意盡。安石乃止。故所記安石父子事,亦無譏訶之詞。然其記顧臨使北之對,則謂為世教者當重儒,又謂祖孔宗孟,學之正也,茍異於此,皆學之不正。又記司馬光辟佛之語,又斥老子剖斗折衡之說,而深辨孔子非師老子。又極論禮樂之不可廢。則其所見特如蘇軾、蘇轍之流,時時出入二氏,固未可盡以異學斥。至於直載劉經《太學頌》,以見過尊安石,直載程公遜賀待制詩,以見過諛王雱,則於荊舒父子亦有微詞,非竟相黨附者矣。其他所記家世舊聞,朝廷掌故,多可與史傳相參考。中如杞柳湍水一條,喜怒哀樂一條,耕莘釣渭一條,今皆誤入《程氏遺書》中,殆以詞旨相近,故不及辨別耶?是書《宋志》不著錄。《通考·歲時類》中有呂原明《歲時雜記》二卷。考陸游《渭南集》有《歲時雜記》跋,稱太平無事之日,故都節物及中州風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記。自喪亂來七十馀年,遺老凋落無在者,然后知此書之不可闕。則當如《夢華錄》之韻。又周必大《平園集》有《歲時雜記》序,稱上元一門,多至五十馀條,則分門輯類之書,與此不合。惟《文淵閣書目》載《呂原明雜記》一曲,蓋即此本。其中所載詩話,如王逵贈蔡襄作,元絳賀王安石作,呂公弼游東園作諸篇,厲鶚《宋詩紀事》皆未采入,知近代久無傳本。今以《永樂大典》所載,裒合成帙,編為二卷。間有呂氏他書之文,而《永樂大典》誤標此書者,疑以傳疑,亦并錄之,而各附案語訂正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種痘心法:1卷 唐摩王右軍家書集 四禮翼:[1卷] 雲南北界勘察記:8卷 古今釋疑:[18卷 薸水齋詩話:[1卷] 近異錄:1卷 周文忠尺牘:二卷 欽定詩經傳説彚纂:21卷,詩序2卷 牧齋初學集詩注:批校本 漢官儀:3卷 建築設計參攷圖集:10集,附簡說 說文辨疑:1卷 [同治]南豐縣志:46卷,首1卷,末1卷 李師師外傳:1卷,附錄1卷,附校譌1卷,續校1卷 慈利縣志:[萬歷]:18卷 詳注六朝文絜:8卷 咸同將相瑣聞:1卷 雲南機務鈔黃:1卷 春秋經傳類求:12卷 史表功比說 三國志佚文 西河記:1卷 孟子編年:四卷 袁文箋正:十六卷 一切經音義:100卷,續10卷,通檢4卷 長沙古物聞見記:2卷 充軍考:1卷 西樵遊覽記:14卷 景龍文館記 青溪詩選:2卷 滙文大學沿革畧:不分卷 初堂遺藳 拜經樓藏書題跋記:5卷,附錄1卷 季特經濟學:緒論3章,本論2卷 五原厛志:二卷 慕皐廬雜稿:1卷 五經圖:12卷 平定猺匪紀略:2卷 歸州志:[光緒]:17卷 古今註:3卷 十九世紀大勢變遷通論 鄭氏佚書 寧國縣通志:同治,十卷 癖好堂收藏金石書目:不分卷 [民國]江陰縣續志:28卷 詩音辯略:2卷 宋書:一百卷 中東戰紀本末:8卷,續編4卷,3編4卷 會理州續志:[光緒]:2卷 欽定書經圖說:50卷 端溪硯史:3卷 晚香詩鈔:2卷 道鄉先生文集:40卷 補遺1卷 附錄1卷 玉函山房輯佚書六百三十四種:749卷,附目耕帖三十一卷 羅恭敏公家傳 東坡集:40卷 讀書小記:2卷,讀書續記7卷 唐詩品汇:90卷,拾遺:10卷 大觀本草劄記: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