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經
书名《筆經》
书名 笔经
作者王羲之
版本福建巡抚采进本
分类子部>雜家類>雜考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徐《火勃》撰。《火勃》有《榕陰新檢》,已著錄。是編分易通、經臆、詩談、文字、雜記五門。其曰《筆精》,取江淹《別賦》語也。《火勃》以博洽名一時。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見其遺書,大半施鉛點墨,題端跋尾。然是書踳駁之處乃復不少。如以乾象陽在下為老子之猶龍,以坤卦黃中,艮卦行其庭,為皆指道家之黃庭,以系辭游魂為變,為釋氏之四生六道,皆不免好為異說,援儒入墨。從王柏之說,謂野有死麕為淫詩。從焦竑之說,謂《洛書》出佛經。從陳玄齡之說,謂周實建寅。皆失詳考。他若以鐵裲襠為馬鞍之飾,不知裲襠為袙腹,《廣雅》本有明文。以漢《郊祀歌》甯字當增入庚青韻,不知齊、梁以前本無四聲。謂杜詩郫筒本李商隱,不知商隱在杜甫后。謂冬青引唐玨、林景熙二集并載。不知景熙有集,玨無集。謂溶溶為水貌,晏殊詩不應借以詠月,當改為雨,不知月穆穆以金波,以水比月,漢郊祀歌已然。謂一東二冬為沈約所分,不知約之詩賦二韻實皆同用,據李涪刊誤分用者,乃陸法言。謂《蒙齋筆談》為鄭景望作,沿商濬之誤,不知乃葉夢得書。謂李清照為趙抃子婦,不知趙明誠乃挺之之子。謂《琵琶故事》皆婦人,而男子無聞,不知賀懷智、康昆侖、羅黑黑、紀孩孩皆著名唐代。亦多涉疏舛。至謂杜牧語多猥澀,羅隱詩極淺俗,而稱高啟梅詩詩隨十里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之句,為在林逋疏影暗香一聯之上,尤為鹵莽。甚至謂孟子不深於易理,周公之作金縢為不能以命自安,尤明人恣縱之習。特其采摭既富,可資考證者頗多,亦不可盡廢,衡其品第,蓋張萱《疑耀》之流亞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唐拓雲麾李秀碑不分卷 太霞集選二十八卷 新刻重校增補圓機活法詩學全書二十四卷 古詩源十四卷 華制存考 五代史七十四卷 湖海樓全集五十一卷 重校書法正傳 [同治]宜昌府志十六卷 蘭言集二十四卷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 庚子國變彈詞四十回 惜抱軒詩集十卷 二十世紀新論十種 天聖明道本國語二十一卷考異四卷 重訂七經精義 元史氏族表三卷 古椿軒詩鈔二卷首一卷 琴鶴堂印譜 天下郡國利病書一百二十卷 古詩源十四卷 素文女子遺槀一卷 浮玉山房試帖一卷 徐孝穆集箋註六卷 洪武正韻十六卷 忠武公年譜一卷 歷代名臣奏議三百十九卷目錄二卷 括地志八卷 小學集解六卷 泰西新史攬要二十四卷首一卷 果樹學二編 雲南省道光二十二年分應徵民屯錢糧等項數目黃册 讀禮叢鈔十六篇 樊榭山房文集八卷 遊歷芻言不分卷 兩漢策要十二卷 唐丞相曲江張文獻公集十二卷 增圖小俠五義傳六卷一百二十四回增圖續小五義六卷一百二十四回 詞律二十卷 十一經初學讀本一卷 合肥相國七十年賜壽圖不分卷附壽言不分卷 古參同契三卷 九經九種附三種 增訂丹桂籍十二卷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總目一卷檢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韻一卷補遺一卷備考一卷 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一卷 三國志證聞三卷 重刊校正唐荆川先生文集十二卷補遺五卷新刊荆川先生外集三卷附錄一卷 易漢學八卷 江忠烈公遺集二卷 [康熙]交城縣志十八卷首一卷 固始張侍郎遺蹟 上諭内閣 聖諭像解二十卷 [同治]綏寧縣志四十卷首一卷 李文忠公全集 雜說通解一卷外集四卷 南海先生戊戌奏稿一卷 春雨樓詩略七卷 [江蘇無錫]前澗浦氏續修宗譜二十卷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