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名畫錄
书名《益州名畫錄》
书名 益州名画录
作者黃休復
版本安徽巡抚采进本
分类子部>藝術類>書畫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黃休復撰。前有景德三年李畋序,稱江夏黃氏休復字歸本。通春秋學,校左氏、公、穀書,鬻丹養親。游心顧、陸之藝,深得厥趣。考休復別有《茅亭客話》,陳振孫《書錄解題》亦不詳其里貫,但以所言多蜀事,又嘗著《成都名畫記》,疑為蜀人。則此書一名《成都名畫記》,而舊本與《茅亭客話》皆未題里貫,故振孫云然。今本皆題江夏人,疑后人以畋序補書歟。然畋序作於宋初,或沿唐、五代馀習,題黃氏郡望,亦未可知,未必果生於是地也。所記凡五十八人,起唐乾元,迄宋乾德。品以四格,曰逸,曰神,曰妙,曰能。其四格之目雖因唐朱景元之舊,而景元置逸品於三品外,示三品不能伍。休復此書又躋逸品於三品上,明三品不能先。其次序又復小殊,逸格凡一人,神格凡二人,妙格上品凡七人,中品凡十人,下品凡十一人,而寫真二十二處,無姓名者附焉;能格上品凡十五人,中品凡五人,下品凡七人,而有畫無名、有名無畫者附焉。其大慈寺六祖院羅漢閣圖畫,休復評妙格中品,而列能品之末,不與寫真二十二處一例。非妙字誤刊,則編次時偶疏也。畋序又稱,益都自唐二帝播越,諸侯作鎮,畫藝之杰者多從游而來。故是編所集,皆取其事跡之系乎蜀者,而不盡為蜀產。考鄧椿《畫繼》,稱蜀道僻遠,而畫手獨多於四方,李方叔載《德隅齋畫品》,蜀筆居半云云。則休復之詳錄益州;非夸飾矣。其書敘述頗古雅,而詩文典故,所載尤詳,非他家畫品泛題高下無所指據者比也。《書錄解題》又稱《中興書目》以為李畋撰。休復書今亡。此書有景德三年序,不著姓名,而敘休復所錄明甚。又有休復自為序,則固未嘗亡也云云。據其所說,則別本但題李畋之名,不以序文出李畋。今本直作畋序,又與宋時本不合。然諸刻本皆作畋序,故姑從舊本,仍存畋名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廣陵集二十卷、補遺一卷、拾遺一卷 劉隨州詩十卷文集一卷 月令廣義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一卷 瑞筠圖傳奇二卷 三國志辨誤三卷 佛說無能勝幡王如來莊嚴陀羅尼經一卷 金石匯抄不分卷 天一閣藏書目 兩漢紀六十卷 瑞竹堂經驗方五卷 神州古史考殘一卷 竇静庵先生遺書 諮議局章程講義不分卷 孫愷陽先生殉城論一卷 聞人氏痘疹論(聞人氏伯圜先生痘疹論二卷)三卷 韞山堂時文初集一卷二集二卷三集一卷(管緘若時文) 夷堅志五十卷 [民國]渭源縣鄉土調查錄不分卷 知服齋叢書三十種 順治陸年休寧縣丈量魚鱗清冊 䂾莊太守事親彙抄一卷 徐文長文集三十卷補遺一卷 藥治通義輯要二卷 龍膏記二卷 首都觀光記二卷 代耕堂初藳六卷 拜經日記十二卷 [山東昌樂]昌樂閻氏家乘五卷 西使記 小題襟集一卷 古格言十二卷 釋言語不分卷 文選删註旁訓十二卷 毛詩譜不分卷 周髀算經述 孝經大指一卷 招山小集一卷 宮闕志 河圖祕徵 [浙江鄞州]橫溪王氏宗譜二卷首一卷 康熙分省圖不分卷 崔舍人玉堂類稿(玉堂類稿)二十卷 輟耕録三十卷 分湖志稿八卷 項慈園自訂年譜一卷 李竹嬾先生説部全書十一種 中國文學源流四十一章 羣經大義錄一卷 槐卿政跡六卷附錄一卷 潛齋見聞録不分卷 宋存書室宋元祕本書目四卷 中外大畧四十八卷 太倉汪宮庶及第後家書一卷 删定荀子一卷 張逸民南遊草一卷 春秋經左氏傳句解七十卷 財政部債券章則彙編第1-2冊 雲龍州一卷 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