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甲演義
书名《遁甲演義》
书名 遁甲演义
作者程道生
版本两江总督采进本
分类子部>術數類>陰陽五行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程道生撰。道生字可生,海寧人。言遁甲者皆祖《洛書》。然《河圖》以圖名,當有奇偶之象。《洛書》以書名,當有文字之形。故班固以為六十五字,(見《漢書·五行志》),劉向以為三十八字,劉歆以為二十字(并見《尚書正義·洪范篇》),是皆先漢以來《洛書》無圖之明證。若如宋以后所傳四十五點之狀,與《河圖》不殊,則當名《洛圖》,不名《洛書》矣。考《大戴禮》載明堂古制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此九宮之法所自昉,而易緯乾鑿度載大乙行九宮尤詳,遁甲之法,實從此起。方技家不知求其源,故妄托也。其法以九宮為本,緯以三奇、六儀、八門、九星。視其加臨之吉兇,以為趨避,以日生于乙,月明于丙,丁為南極,為星精,故乙丙丁皆謂之奇。而甲本諸陽首,戊己下六儀分麗焉,以配九宮,而起符使,故號遁甲。其離坎分宮,正授超神,閏奇接氣,與歷律通。開休生之取北方三向,與太乙通。龍虎蛇雀刑囚旺墓之義,不外于乘承生克,與六壬星命通。至風云緯候,無不賅備。故神其說者,以為出自黃帝風后,及九天玄女。其依托,固不待辨。而要于方技之中最有理致。考《漢志》所列惟風后六甲、風后孤虛而已,于奇遁尚無明文。至梁簡文帝《樂府》,始有三門應遁甲語。《陳書·武帝紀》,遁甲之名遂見于史。則其學殆盛于南北朝。《隋志》載有《伍子胥遁甲文》、《信都芳遁甲經》、《葛秘三元遁甲圖》等十三家,其遺文世不概見。唐李靖有《遁甲萬一訣》,胡乾有《遁甲經》,俱見于史志。至宋而傳其說者愈多。仁宗時嘗命修《景祐樂髓新經》,述七宗二變,合古今之樂,參以六壬遁甲。又令司天正楊維德撰《遁甲玉函符應經》,親為制序。故當時壬遁之學最盛,談數者至今多援引之。自好奇者援以談兵,遂有靖康時郭京之輩,以妖妄誤國。后人又攙雜以道家符箓之法,益怪誕不可究詰。于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學幾廢。究之遁通于壬,壬于人事為切,遁于天文為優,實亦未有以軒輊也。世所傳《五總龜煙波釣叟訣》,稍存梗概。而是編旨約詞該,于用奇置閏之要,頗為詳具。至論本命行年,謂欲乘本局中吉星生旺,其說亦他書所未及。存之以備三式之一,殆亦五行家所不廢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木耳占記一卷 大清嘉慶十二年歲次丁卯月五星相距時憲書一卷 八囀聲鈔一卷 餘墨一卷 南華真經副墨八卷讀南華經雜説一卷 太白紀遊略一卷 祕傳延壽單方 左氏傳說二十卷 明椒山楊忠愍公集四卷 石門藏稿不分卷 劉成美下截全歌十六卷 聯綿字譜三卷 韶舞九成樂補一卷 禮含文嘉一卷 議覆寄諭事件條陳一卷 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 嘉靖三十五年武舉錄一卷 儒林三卷 海昌外志八卷 賓吿一卷 周顛仙傳 蘇學士文集十六卷 中華慈善團全國聯合會籌備事略 兵法四卷附錄二卷 青瑯玕館遺文一卷遺詩一卷竹棷草堂詞草一卷 吾竹小藳一卷 [浙江蘭溪]太原王氏宗譜□卷 周易考異二卷 上海南境鄉區灘地興學案牘一卷 天算捷表一卷 詩經紀聞一卷 龍江精舍詩集一卷 魚鱗冊 湘鄉縣志十卷首一卷 玄英先生詩集(元英先生詩集、新雕宋板唐方玄英詩集、唐元英方先生家集)十卷 蘇門集八卷 謝惠連集一卷 戰國策纂四卷 古局象棋圖 遐域瑣談四卷 避諱錄五卷 拾籜餘閒一卷 郁華閣金文目一卷 歷游記一卷 綴玉軒藏曲志一卷 [浙江浦江]浦陽建溪戴氏宗譜□卷 大佛頂首楞嚴經會解二十卷 正本雙珠鳯奇緣寳卷二卷 濟南先生師友談記一卷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卷機緣一卷附錄一卷 年華録四卷 埤倉二卷 王異公詩稿不分卷 舊約註釋 尋樂堂家規一卷 和聲定樂二卷 乾隆三十三年順天鄉試錄一卷 顏氏家乘一卷 太上玄秘玉華靈書一卷 牧雲和尙宗本投機頌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