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珞琭子賦注
书名《徐氏珞琭子賦注》
书名 徐氏珞琭子赋注
作者徐子平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子部>術數類>命書相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徐子平撰。《珞琭子》書為言祿命者所自出,其法專以人生年月日時八字推衍吉兇禍福。李淑《邯鄲書目》,謂其取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之意,而不知撰者為何人。朱弁《曲洧舊聞》云,世傳《珞琭子三命賦》,不知何人所作。序而釋之者以為周世子晉所為。然考其賦所引有秦河上公,又如懸壺化杖之事,皆后漢末壺公、費長房之徒,則非周世子晉明矣。是書前有楚頤序,又謂珞琭子者陶弘景所自稱。然祿命之說,至唐李虛中尚僅以年月日起算,未有所謂八字者,弘景之時,又安有是說乎?考其書始見于《宋藝文志》,而晁公武《讀書志》亦云,宣和建炎之間是書始行,則當為北宋人所作。舊稱某某,皆依托也。自宋以來,注此賦者有王廷光、李仝、釋曇瑩及子平四家。子平事跡無可考,獨命學為世所宗,今稱推八字者為子平,蓋因其名。劉玉《已瘧編》曰,江湖談命者有子平,有五星。相傳宋有徐子平者,精于星學,后世術士宗之,故稱子平。又云,子平名居易,五季人。與麻衣道者、陳圖南、呂洞賓俱隱華山,蓋異人也。今之推子平者,宋末徐彥升,非子平也云云。其說不知何所本。然術家之言,百無一真,亦無從而究詰也。其注久無傳本,惟見于《永樂大典》中者尚為完帙。謹加裒輯,厘為上、下二卷,以符《宋志》之舊。其中論運氣之向背,金木剛柔之得失,青赤父子之相應,言皆近理。間有古法不合于今者,是則在后人之善于別擇耳。又考《三命通會》亦載有《珞琭子》寥寥數語,與此本絕不相合,蓋由原書散佚,談命者又依托為之。偽中之偽,益不足據,當以此本為正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游杭雜錄一卷(清咸豐十年) 石墨鐫華六卷附錄二卷 宣統二年庚戌科浙江歲貢卷一卷 衞所一卷 產育寶慶集二卷 吟碧山館詞鈔四卷 易傳十七卷附易釋文一卷 三洞珠囊十卷 春秋漢含 黑韃事略一卷 論衡三十卷 經說二卷 江村銷夏錄三卷 栟櫚先生文集二十五卷附校勘記一卷 李卅侯家訓一卷 保安州續志四卷 客塵醫話三卷 解學士先生集三十一卷 倭情考畧一卷 夏小正四卷 陶朱公一卷 班馬字類五卷附補遺 大都新編關張雙赴西蜀夢一卷 小山集一卷 致身録一卷附編二卷 [湖南新晃]姚氏族譜□卷 清潤淵源集不分卷 齊民要術十卷雜說一卷 唐賈耽記邊州入四夷道里考實五卷 [山東膠州]膠西鄧氏族譜一卷 冬花庵題畫絕句一卷 頤齋僅存草二卷 齊物論齋文集六卷 芑山文集三十三卷 新刊憲臺厘正性理大全七十卷 國朝先正事略六十卷 恕齋文稿一卷 胞與堂丸散譜一卷 廬山後錄 滇賢生卒考不分卷 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首一卷 春秋金鎖匙一卷 葛仙翁肘後備急方八卷 隨園七古不分卷 開方用表簡術一卷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 涉園圖詠 鹽法條例□□卷 四書考異一卷 中庸章句一卷或問一卷 周易筮考一卷 白喉治法忌表抉微一卷經驗各方一卷 張氏可書一卷 泛引河圖 張氏藏書十二種十五卷 雲黃集八十二卷 修理滇省會垣城工事宜 勘處播州事情疏一卷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備急千金要方)九十三卷目錄二卷 〔康熙〕桂陽縣續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