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
书名《意林》
书名 意林
作者馬總
版本江苏巡抚采进本
分类子部>術數類>占卜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漢焦延壽撰。延壽字贛,梁人。昭帝時由郡吏舉小黃令。京房師之,故《漢書》附見於房傳。黃伯思《東觀馀論》以為名贛,字延壽,與史不符。又據后漢小黃門譙君碑,稱贛之后裔,疑贛為譙姓,然史傳無不作焦,漢碑多假借通用,如歐陽之作歐羊者,不一而足,亦未可執為確證。至舊本《易林》,首有費直之語,稱王莽時建信天水焦延壽。其詞蓋出偽托,鄭曉嘗辨之審矣。贛嘗從孟喜問《易》,然其學不出於孟喜,《漢書·儒林傳》記其始末甚詳。蓋《易》於象數之中別為占候一派者,實自贛始。所撰有《易林》十六卷,又《易林變占》十六卷,并見《隋志》。《變占》久佚,惟《易林》尚存。其書以一卦變六十四,六十四卦之變共四千九十有六,各系以詞,皆四言韻語。考《漢·藝文志》所載《易》十三家,《蓍龜》十五家,不及焦氏。《隋·經籍志》始著錄於五行家。唐王俞始序而稱之,似乎后人所附會。故鄭曉《古言》疑其明夷之咸林,似言成帝時事。節之解林,似言定陶傅太后事。皆在延壽后。顧炎武《日知錄》亦摘其可疑者四五條。然二家所云某林似指某事者,皆揣摩其詞。炎武所指彭離濟東,遷之上庸者,語雖出《漢書》,而事在武帝元鼎元年,不必《漢書》始載。又《左傳》雖西漢未立學官,而張蒼等已久相述說。延壽引用傳語,亦不足致疑。惟長城既立,四夷賓服,交和結好,昭君是福四句,則事在元帝竟寧元年,名字炳然,顯為延壽以后語。然李善注《文選》任昉竟陵王行狀,引《東觀漢記》曰,沛獻王輔永平五年秋,京師少雨,上御云臺,詔尚席取卦具自卦,以《周易卦林》占之,其繇曰,螘封穴戶,大雨將集。明日大雨,上即以詔書問輔曰,道寧有是耶?輔上言曰,案《易卦》震之蹇,蟻封穴戶,大雨將集。蹇艮下坎上,艮為山,坎為水,出云為雨,蟻穴居而知雨,將云雨,蟻封穴,故以蟻為興文云云。今書蹇繇實在震林。則書出焦氏,足為明證。昭君之類,或方伎家輾轉附益,竄亂原文,亦未可定耳。《崇文總目》言其推用之法不傳,而黃伯思記王佖占,程迥記宣和、紹興二占,皆有奇驗,則其術尚有知之者。惟黃伯思謂《漢書》稱延壽《易》分六十四卦更直曰用事者,乃變占法,非《易林》法。薛季宣《易林序》則謂《易林》正用直日法,辨伯思之說為謬。并為圖例以明之,其說甚辨。今錄季宣序與王俞序以存一家之言。俞序本名《大易通變》,與諸本不同,疑為后來卜筮家所改,非其舊也。此書隋、唐、宋志俱作十六卷,故季宣序稱每卷四林,每林六十四變。今一本作四卷,不知何時所并,無關宏旨,今亦姑仍之焉。(案:《漢書·儒林傳》曰:孟喜受《易》於田王孫,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詐言田生且死時,枕喜膝獨傳。同門梁邱賀疏通證明之,曰田生絕於施讎手中。時喜歸東海,安得此事?焦延壽嘗從孟喜問《易》,京房以為延壽即孟氏學。翟牧、白生不肯仞,皆曰非也。劉向校書,以為諸易家說,皆祖田何、楊叔、丁將軍,大義略同。惟京氏為異黨。延壽獨得隱士之說,托之孟氏,不相與同。然則陰陽災異之說始於孟喜,別得書而托之田王孫,焦延壽又別得書而托之孟喜,其源實不出於經師。朱彝尊《經義考》備列焦、京二家之書,蓋欲備易學宗派,不得不爾。實則以《隋志》列五行家為允也。今退置《術數類》中,以存其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佐治藥言一卷續一卷 詩疑二卷 欽定古今儲貳金鑑六卷首一卷 尚書蔡注考誤一卷 李羣玉詩集三卷後集五卷 佛說轉有經一卷 申范(范曄)一卷 鑒止水齋集二十卷 佛說銷釋保安寶卷二卷 增補事類統編九十三卷首一卷 抱經堂文抄一卷 (新刻)鋪房吉利喜話一卷 倚月樓詞二卷 醉雲樓詩草五卷 芝廛集一卷 說文聲訂二卷附札記一卷 二續表忠記八卷 八大人覺經一卷 萬曆庚子科順天鄕試同年錄一卷 松臯文集十四卷 〔雍正〕衡陽縣志二十四卷 [江蘇吳江]汾湖陸氏族譜不分卷 咸豐五年乙卯科浙江鄉試硃卷一卷 [安徽懷寧]詹氏續修宗譜□卷 光緒十五年己丑恩科廣西鄉試硃卷一卷 心政錄奏疏三卷檄示七卷 南唐拾遺記一卷 與伊藤陸奧往來照會不分卷五次問答節畧 先公少司馬傳一卷 省齋詩餘一卷 中庸集編三卷 月心笑巖寶祖南北集二卷 重訂沈氏女科輯要箋正二卷 虛谷閒抄一卷 元號畧補遺一卷 師竹軒詩集四卷 陶詩鏡四卷 敎諭語一卷 南雷文鈔一卷 舍頭諫經一卷 撼龍經一卷疑龍經三卷 鄢署雜鈔十二卷續鈔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奏議七十二卷 象教皮編六卷 四鎮紀畧一卷 石泉遺集二卷 惜抱軒筆記八卷 詞律二十卷詞律拾遺六卷詞律補遺一卷 書經二卷 雪鴻堂文集十八卷 東園詩賦存畧二卷 蘭譜奧法 疑年錄四卷 景瞻論草不分卷 落魂寳卷 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一卷鄭所南先生文集一卷錦錢餘笑二十四首 亦頹集八卷 易緯通卦驗二卷 填詞六卷 劃定洞庭湖湖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