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書
书名《葬書》
书名 葬书
作者郭璞
版本通行本
分类子部>術數類>相宅相墓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舊本題晉郭璞撰。璞有《爾雅注》,已著錄。葬地之說,莫知其所自來。周官冢人、墓大夫之職皆稱以族葬,是三代以上葬不擇地之明證。《漢書·藝文志·形法家》始以宮宅地形與相人、相物之書并列,則其術自漢始萌,然尚未專言葬法也。《后漢書·袁安傳》,載安父沒,訪求葬地,道逢三書生,指一處,當世為上公,安從之,故累世貴盛。是其術盛傳於東漢以后。其特以是擅名者,則璞為最著。考璞本傳,載璞從河東郭公受《青囊中書》九卷,遂洞天文五行卜筮之術。璞門人趙載嘗竊《青囊書》為火所焚,不言其嘗著《葬書》。《唐志》有《葬書地脈經》一卷,《葬書五陰》一卷,又不言為璞所作。惟《宋志》載有璞《葬書》一卷,是其書自宋始出,其后方技之家,競相粉飾,遂有二十篇之多。蔡元定病其蕪雜,為刪去十二篇,存其八篇。吳澄又病蔡氏未盡蘊奧,擇至純者為內篇,精粗純駁相半者為外篇,粗駁當去而姑存者為雜篇。新喻劉則章親受之吳氏,為之注釋。今此本所分內篇、外篇、雜篇,蓋猶吳氏之舊本。至注之出於劉氏與否,則不可考矣。書中詞意簡質,猶術士通文義者所作。必以為出自璞手,則無可徵信。或世見璞葬母暨陽,卒遠永患,故以是書歸之歟。其中遺體受蔭之說,使后世惑於禍福,或稽留而不葬,或遷徙而不恒,已深為通儒所辟。然如乘生氣一言,其義頗精。又所云葬者原其起,乘其止,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諸條,亦多明白簡當。王祎《青巖叢錄》曰:擇地以葬,其術本於晉郭璞。所著《葬書》二十篇,多后人增以謬妄之說。蔡元定嘗去其十二而存其八。后世之為其術者分為二宗,一曰宗廟之法。始於閩中,其源甚遠。至宋王伋乃大行。其為說主於星卦,陽山陽向,陰山陰向,不相乖錯,純取八卦五星以定生克之理。其學浙中傳之,而用之者甚鮮。一曰江西之法。肇於贛人楊筠松,曾文迪及賴大有、謝子逸輩,尤精其學。其為說主於形勢,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專指龍穴砂水之相配,而他拘泥在所不論。今大江以南無不遵之者。二宗之說雖不相同,然皆本於郭氏者也云云。是后世言地學者皆以璞為鼻祖。故書雖依托,終不得而廢歟。據《宋志》本名《葬書》,后來術家尊其說者改名《葬經》。毛晉汲古閣刻本亦承其訛,殊為失考。今仍題舊名,以從其朔云。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买桐轩集 买桐轩集 永德堂诗草 松露书屋诗稿 醉茶轩稿 虚白轩诗 芝峰集 东黄时文 耕砚斋遗稿 望奎楼遗稿 吹万阁集 缓堂文钞四卷文述二卷 吹万开诗钞五卷文钞六卷二如庵词钞一卷诗话二卷 安舟遗稿 随园文钞 随园病余草 随园诗草八卷附禅家公案颂一卷 随园诗草 随园诗集 显亲王悼亡诗稿 樗亭诗稿 樗亭诗稿 小墨林诗钞 倚松阁诗钞 倚松阁诗钞 倚松阁诗钞 倚松阁诗钞 撼山早堂遗稿二卷附补录一卷 养志居文稿汇存二卷诗残稿一卷 养志居文稿汇存二卷诗残稿一卷 玉海书堂诗 绿槐书屋诗稿 绿槐书屋诗稿 读唐史杂咏 介轩文集 藓花崖馆诗集一卷文略一卷家书二卷 知蔬味斋诗钞(蜀游草) 滋德堂集一卷附梅花幻影图题词一卷 滋德堂集一卷附梅花幻影图题词一卷 味菘园诗钞 听秋山馆诗钞 听秋山馆诗钞 听秋山馆诗钞 敦敎堂诗钞 敦敎堂诗钞六卷续刻二卷 小斜川室初存诗 李文清公遗文 强斋杂稿 李文清公诗集 李文清公遗书八卷附志节编二卷 敬义堂诗文稿 珠来阁遗稿 樗亭诗稿 拥书楼诗稿 南溪诗钞 白鹤堂文录 白鹤堂文稿一卷诗稿四卷诗话三卷时文稿三卷 白鹤堂晚年自订文稿一卷诗稿二卷晚年诗续刻一卷戊戌草一卷 白鹤堂晚年诗续刻 白鹤堂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