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範皇極內篇
书名《洪範皇極內篇》
书名 洪范皇极内篇
作者蔡沈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子部>術數類>數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蔡沈撰。沈父元定,究心洪范之數,未及論著。嘗曰成吾書者沈也。沈反覆數十年,然后成書。分內外篇,而釋數之辭尚未備,故各條之下有但標數曰二字而無其文者。《永樂大典》及《性理大全》皆作《洪范內篇》,惟熊宗立注本以論三篇為內篇,數八十一章為外篇。考是書數八十一章擬《易》六十四卦,當為內篇。論三篇擬《易》系辭說卦等傳,當為外篇。今各本皆以論三篇列於前,而八十一章列於后,倫序頗為不協。疑《性理大全》與《永樂大典》同時纂輯,所據同一誤本,未及詳考歟。明余深著《洪范疇解》,曹溶稱為釋蔡氏內篇,疇即八十一章之數也。程宗舜作《洪范內篇釋》,其自序曰,釋八十一數亦不指三篇之論。韓邦奇《引論中象》以偶為用數語,作《洪范傳》,傳以別於經,即外篇矣。意其時必有流傳善本,與永樂間書局所據不同,故諸家之言如此,其訛似無可疑。然余深等所據之本今不復見,未敢輕改古書,姑仍其舊第編之。又考王應麟《玉海》載此書名《洪范數》。王圻《續通考》作《洪范皇極內外篇》。朱彝尊《經義考》作《洪范內外篇》。今詳考其書,當以《續通考》所名為是。《續通考》不載卷數,《經義考》作七卷,今以類相從,編為五卷。考《洛書》之名見於《易》,不見於《書》。《洪范》之文以明理,非以明數。其事絕不相謀。后人以乾鑿度太乙行九宮法指為《洛書》(案:《史記·日者列傳》所載占日七家,太乙家居其一。《漢書》載太乙諸術亦列於五行家,明為方技之說,事不出於經義矣),盧辯注《大戴禮記》明堂篇始附合於龜文(案:盧辯北齊人其說最為晚出,朱子引此注以證龜書,指為鄭康成撰,朱子博極群書,豈不知康成未注《大戴禮記》,特欲申龜文之說,別無古證,故不得不移之鄭康成耳),至宋而圖書之說大興,遂以為《洪范》確屬《洛書》,《洛書》確屬龜文,龜文確為戴九履一等九數,而圣人敘彝倫之書變為術家談奇耦之書矣。沈作是書,附會劉歆河圖洛書相為表里,八卦九章相為經緯之說,借書之文以擬《易》之貌,以九九演為八十一疇,仿易卦八八變六十四之例也。取月令節氣,分配八十一疇,陰用孟喜解易卦氣值日之術也。其揲蓍以三為綱,積數為六千五百六十一,陰用焦贛六十四卦各變六十四卦之法也。大意以《太玄》、《玄包》、《潛虛》既已擬《易》,不足以見新奇,故變幻其說,歸之《洪范》。實則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同一僣經而已矣。此在術數之家,已為重佁之重佁,本不足道。以自沈以后,又開演范之一派,支離轇轕,踵而為之者頗多。既有其末,不可不著其本。故錄而存之,而別著錄於術數類。明非說經之正軌、儒者之本務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虛谷評五謝詩一卷 福壽全書六卷 吳門畫舫錄三卷吳門畫舫續錄三卷投贈三卷 雲溪友議 麟書 分隸存三卷 遊豐山記一卷 尚書研究講義六種不分卷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十二卷釋文二卷附二卷 東華續録 [乾隆]湘潭縣志二十五卷首一卷續集一卷 從政錄四卷 愙齋自省錄一卷 顨盦日記一卷(清光緒二十年) 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 明良集六種九卷 天岳山館文鈔四十卷 竹溪雜述一卷 潘太常集一卷 莊子獨見不分卷 荷亭文集十卷後録六卷 大中一卷 造命宗鏡集十二卷 妙臂菩薩所問經四卷 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 梅花屋詩草一卷 蘇城記變一卷續記一卷 先天斗帝敕演無上玄功靈妙真經一卷 籜石齋文集二十六卷 古鏡記一卷 白燕栖詩草一卷 沈銘昌致各屬電稿 佘潛滄四書解一卷 火器真訣淺說一卷 和靖集八卷 春浮園文集二卷附録一卷詩一卷南歸日録一卷偶録二卷日涉録一卷汴遊録一卷蕭齋日紀一卷 袁若遺行述一卷 古山樂府一卷 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十二卷首一卷 潁濱先生詩集傳十九卷 易傳三卷 詩經稗疏四卷 光緒十九年癸巳恩科江西鄉試硃卷一卷 張嗇老見復先治黃沙港商榷書 無不自得齋詩鈔一卷 醫理元樞 曾子家語六卷 水滸記二卷 梅亭先生四六標凖四十卷 顧氏譜系考一卷 峽江圖考一卷 王昌齡詩集三卷 湘栧宦遺稿二卷 爾雅圖贊一卷 最新史事論十二卷 涵芬樓古今文抄一百卷 周禮四十二卷 東萊先生音注唐鑑二十四卷 内則衍義十六卷 雲石山房賸稿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