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曆象考成后編
书名《御定曆象考成后編》
书名 御定历象考成后编
作者
版本
分类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乾隆二年奉敕撰。《新法算書》推步法數,皆仍西史第谷之舊。其圖表之參差,解說之隱晦者,圣祖仁皇帝《歷象考成》上下二編研精闡微,窮究理數,固已極一時推步之精,示萬世修明之法矣。第測驗漸久而漸精,算術亦愈變而愈巧。自康熙中西洋噶西尼法蘭德等出,又新制墜子表以定時,千里鏡以測遠,以發第谷未盡之義,大端有三。其一謂太陽地半徑差舊定為三分,今測止有十秒,蓋日天半徑甚遠,測量所系,只在秒微,又有蒙氣雜乎其內,最為難定。因思日月星之在天,惟恒星無地半徑差。若以日星相較,可得其準。而日星不能兩見。是測日不如測五星也。土、木二星在日上,地半徑差愈微。金、水二星雖有時在日下,而其行繞日,逼近日光,均為難測。惟火星繞日而亦繞地,能與太陽沖,故夜半時火星正當子午線,於南北兩處測之,同與恒星相較。其距恒星若相等,則是無地半徑差。若相距不等,即為有地半徑差。其不等之數即兩處地半徑差之較。且火星沖太陽時,其距地較太陽為近,則太陽地半徑差,以比例算之,必更小于火星地半徑差也。其一謂清蒙氣差,舊定地平上為三十四分,高四十五度,止有五秒,今測地平上止三十二分,高四十五度,尚有五十九秒。其說謂蒙氣繞乎地球之周,日月星照乎蒙氣之外。人在地面,為蒙氣所映,必能視之使高。而日月星之光線,入乎蒙氣之中,必反折之使下,故光線與視線在蒙氣之內,則合而為一;蒙氣之外,則岐而為二。所岐雖有不同,而相合則有定處,自地心過所合處,作線抵圜周,則此線即為蒙氣之割線。視線與割線成一角,光線與割線亦成一角。二角相減,即得蒙氣差角也。其一謂日月五星之本天,舊說為平圓,今以為撱圓,兩端徑長,兩腰徑短。蓋太陽之行有盈縮,由於本天有高卑。春分至秋分行最高半周,故行縮而歷日多;秋分至春分行最卑半周,故行盈而歷日少。其說一為不同心天,一為本輪。而不同心天之兩心差即本輪之半徑,故二者名雖異而理則同也。第谷用本輪推盈縮差,惟中距與實測合,而最高最卑前后則差,因用均輪以消息之。然天行不能無差刻,白爾以來,屢加精測。又以均輪所推高卑前后漸有微差,乃設本天為撱圓,均分撱圓面積為逐日平行之度。則高卑之理既與舊說無異,而高卑前后盈縮之行乃俱與實測相符也。據此三者,則第谷舊法經緯俱有微差。雍正六年六月朔,日食。以新法較之,纖微密合。是以世宗憲皇帝特允監臣戴進賢之請,命修日躔、月離二表,續於《歷象考成》之后,然有表無說,亦無推算之法。吏部尚書顧琮,恐久而失傳,奏請增修表解圖說,仰請睿裁,垂諸永久。凡新法與舊不同之處,始抉剔底蘊,闡發無馀,而其理仍與圣祖仁皇帝御制上下二編若合符節。益足見圣圣相承,先后同揆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意大里志譯略:1卷 湖海樓詩集:8卷 純飛館詞三集:[1卷] 深柳堂彙輯書經大全正解:12卷 國朝詩別裁集:36卷 痛史二十種 粟香隨筆 庭誥:1卷 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紅樓夢稿:一百二十回 懷豳雜俎:十二種 古玉圖考 沖虛至德真經:8卷 翠鈿緣:1卷 春秋左傳杜注:30卷,首1卷 (御製增訂)清文鑑:32卷,補編四卷,總網八卷,補編總網二卷 大乘集菩薩學論:二十五卷 武鄉試:全一囬 古夫于亭藁:2卷 多爾袞攝政日記司道職名冊 第五才子書水滸傳:75卷,70回 高昌專集 汲古閣校刻書目:一卷,補遺一卷,刻板存亡考一卷 (新式)詩韻全璧 寶硯齋詩集:八卷 直隸灤州礦地有限公司第一屆帳畧 國语校注本三種 英軺日记:12卷 石屏續集:4卷,長短句1卷 續明紀事本末:18卷 民國新修大埔縣志:39卷,首1卷 南宋群賢小集:76種,附刊4種,又四靈集4種,江湖後集1種 融堂書解:20卷 濟生拔粹:19卷 純常子枝語:40卷 涉江遺稿 松壺畫憶:2卷 春秋五禮例宗:10卷 重訂正字拗碎靈芝:4卷 遂昌山樵雜錄:1卷 紅雪樓九種:曲 13卷 金吾事例:11卷 抱經堂四種 佛教淺測 新出漢魏石經考:4卷 愛日齋叢抄 麟洲雜著:4卷 薛子道論:1卷 選擇輯要:1卷 洪稚存先生事蹟(洪亮吉) 軥錄齋稿:4卷 擬山園選集:26卷 太師誠意伯劉文成公集:20卷 越南游歷記 江東白苧:二卷 續二卷 羣書治要:50卷,原缺卷4、卷13、卷20 餘姚縣志:[光緒]:27卷,首1卷,末1卷 史記選:不分卷 史略:87卷 (重纂)三遷志:10卷,首1卷 鏡花緣: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