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书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书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作者陳師文
版本两淮监政采进本
分类子部>醫家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舊本題宋庫部郎中提轄措置藥局陳師文等奉敕編。案王應麟《玉海》云,大觀中,陳師文等校正《和劑局方》五卷,二百九十七道,二十一門。晁公武《讀書志》云,大觀中,詔通醫刊正藥局方書,閱歲,書成,校正七百八字,增損七十馀方。又《讀書后志》曰,《太醫局方》十卷,元豐中,詔天下高手醫各以得效秘方進,下太醫局驗試,依方制藥鬻之,仍摹本傳於世。是大觀之本實因神宗時舊本重修,故公武有校正增損之語也。然此本止十四門,而方乃七百八十八。考《玉海》又載,紹興十八年閏八月二十三日,改熟藥所為太平惠民局。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以監本藥方頒諸略。此本以太平惠民為名,是紹興所頒之監本,非大觀之舊矣。其中又有寶慶、淳祐續添諸方,更在紹興之后。兼附《用藥總論指南》三卷,皆從《圖經本草》抄撮增入,亦不知何時所加。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和劑局方》其后時有增補,殆指此類歟?戴良《九靈山房集》有丹溪翁《朱震亨傳》曰,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窮晝夜是習,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能以盡合。茍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又稱震亨得羅知悌之學以歸,諸醫泥陳、裴之學者,聞其言,大驚而笑且排。及治許謙末疾良驗,笑且排者始皆心服。是此書盛行於宋、元之間,至《震亨局方》發揮出,而醫學始一變也。又岳珂《桯史》曰,《和劑局方》乃當時精集諸家名方,凡幾經名醫之手,至提領以從官內臣參校,可謂精矣。然其間差訛者亦自不少,且以牛黃清心丸一方言之,凡用藥二十九味,寒熱訛雜,殊不可曉。嘗見一名醫云,此方只前八味至蒲黃而止,自乾山藥以下凡二十一味,乃補虛門中山芋丸。當時不知緣何誤寫在此方之后,因循不曾改正。余因其說而考之,信然。如此之類,必多有之云云。是并不能無所舛誤矣。然歷代相傳專門禁方,多在是焉,在用者詳審而已。必因噎而廢食,則又一偏之見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伯牙琴一卷補遺一卷 夏節愍全集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補遺一卷續補遺一卷 [乾隆]獲嘉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耆舊續聞二卷 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倣宋刻阮本十三經注疏)四百十六卷附十三經注疏校勘記四百十六卷校勘記識語四卷 交友觀 [民國]醴陵縣志十卷 [萬曆]華陰縣志九卷 肇域記六卷 通鑑續編二十四卷 江月松風集十二卷續集一卷補遺一卷附文一卷附録一卷 旌川西溪朱氏家譜五卷文行一卷 道光五年乙酉科江南鄉試硃卷一卷附道光二年壬午科薦卷一卷 羣經補義五卷 本朝四書文十四卷 六韜六卷逸文一卷 見聞録八卷 馬達加斯加風土記一卷 越中金石記十卷目二卷 翻譯名義集二十卷 唐詩鼓吹(唐詩鼓吹大全、高明選增便蒙唐詩鼓吹大全、註唐詩鼓吹)十卷 菩提心觀釋一卷 謝集二卷總評一卷 玄羽外編四十六卷 徐俟齋先生年譜一卷附録一卷 孟子七卷 讀書摭畧不分卷 佛說大乘智印經五卷 搢紳全書不分卷中樞備覽不分卷(清宣統二年春季) 延芬堂集二卷 〔崇禎〕寧海縣志十二卷 二十二史文鈔二十二種 趙書一卷 魏鄭公諫録五卷 [浙江龍游]隴西董氏宗譜□卷 忠烈記一卷 歲寒居年譜不分卷 孝經初學讀本一卷 張子房赤霆經一卷 唐書二百二十五卷 甘澤謠一卷 治平要術一卷 蔣溥慶賀元旦奏摺不分卷 日本法規大全附解字 奴才小史一卷 日知録三十二卷 鄭氏六名家集六種二十九卷 魂北集一卷 周易述解辨義 二老堂詩話一卷 叢碧詞二卷 醫方辨難大成二百七卷三集 論語或問二十卷 上猶縣志十八卷首一卷 四朝聞見錄甲集一卷乙集一卷丙集一卷丁集一卷戊集一卷 阿毘曇毘婆沙論八十二卷 保嬰撮要二十卷 歸山集一卷 擬古樂府二卷 椒山遺囑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