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經
书名《甲乙經》
书名 甲乙经
作者皇甫謐
版本两淮盐政采进本
分类子部>醫家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晉皇甫謐撰。謐有《高士傳》,已著錄。是編皆論針灸之道。《隋書·經籍志》稱黃帝甲乙經十卷,注曰音一卷,梁十二卷,不著撰人姓名。考此書首有謐自序,稱《七略》、《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又有《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皆黃帝、岐伯選事也。三部同歸,文多重復,錯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風,加苦聾,百日方治,(案:此四字,文義未明,疑有脫誤,今仍舊本錄之,謹附識於此。)。要皆淺近,乃撰集三部,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詞,除其重復,至為十二卷(案:至字文義未明,亦疑有誤。)云云。是此書乃裒合舊文而成,故《隋志》冠以黃帝。然刪除謐名,似乎黃帝所自作,則於文為謬。《舊唐書·經籍志》稱《黃帝三部針經》十三卷,始著謐名,然較梁本多一卷,其并音一卷計之歟。《新唐書·藝文志》既有《黃帝甲乙經》十二卷,又有皇甫謐《黃帝三部針經》十三卷,兼襲二志之文,則更舛誤矣。書凡一百一十八篇,內十二經脈絡脈支別篇、疾形脈診篇、針灸禁忌篇、五臟傳病發寒熱篇、陰受病發痺篇、陽受病發風篇各分上、下,經脈篇、六經受病發傷寒熱病篇各分上、中、下,實一百二十八篇。句中夾注,多引楊上達《太素經》、孫思邈《千金方》、王冰《素問注》、王惟德《銅人圖》,參考異同。其書皆在謐后,蓋宋高保衡、孫奇、林億等校正所加,非謐之舊也。考《隋志》有《明堂孔穴》五卷,《明堂孔穴圖》三卷,《又明堂孔穴圖》三卷。《唐志》有《黃帝內經明堂》十三卷,《黃帝十二經脈明堂五臟圖》一卷,《黃帝十二經明堂偃側人圖》十二卷,《黃帝明堂》三卷,又楊上善《黃帝內經明堂類成》十三卷,楊玄孫《黃帝明堂》三卷。今并亡佚,惟賴是書存其精要,且節解章分,具有條理,亦尋省較易。至今與《內經》并行,不可偏廢,蓋有由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朝鮮紀事一卷 樂志堂詩畧二卷文畧四卷附錄一卷 重校埋劍記二卷 張石初也足山房尤癯稾六卷 李盱江文集選一卷 黃門集十二卷 淮南子二十八卷 大元帝師說根本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範一卷 張祠部詩集一卷 歷代詞人姓氏十卷 (道光)樂至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刺虎子弟書二回 南華真經旁注五卷 詞旨一卷 周易蜀才氏一卷 子畧四卷目一卷 史懷十七卷 葉蓉庵詩一卷 過墟志一卷 近世太平記三卷 兩廣紀畧一卷 鸝吹(午夢堂遺集)二卷附一卷 墨憨齋新曲十種(墨憨齋定本十種傳奇)二十卷 〔咸淳〕續志一卷 婁東雜著(棣香齋叢書)五十六種續刊十二種 華陽洞主集不分卷 髹飾録二卷 昌谷集四卷 傷寒纘論二卷 儀禮喪服注一卷 酒邊集一卷 荆州萬城隄圖說一卷 白玉詩集八卷 咸寧縣志十五卷首一卷 內科理法前編六卷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 墨憨齋新定灑雪堂傳奇二卷 鐵槎山房見聞録十二卷 傷寒論尚論篇辨似不分卷 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二卷 戴段合刻 銅政便覽八卷 新刊崑山周解元精選藝圃萃盤錄六卷 古韻異同摘要一卷 騪粟暇筆四卷 [民國]萬全縣志十二卷首一卷附張家口概况一卷 臨川先生文集(臨川王荊公先生文集、新刻臨川王介甫先生詩文集、臨川集、臨川文集、王臨川文集)一百卷目錄二卷 欽定學政全書八十二卷 陶然亭(及第花) 政史文編五卷 皇朝外交政史七卷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陁羅尼神咒經二卷 麟臺故事五卷 則例便覽四十九卷 葉香城詩一卷 本朝滿漢陞官圖不分卷 中候稷起 太乙舟文集八卷 燕堂詩稿一卷 [嘉慶]長安縣志三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