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制考
书名《漢制考》
书名 汉制考
作者王應麟
版本两江总督采进本
分类史部>政書類>通制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王應麟撰。應麟有《周易鄭康成注》,已著錄。是編因《漢書》、《續漢書》諸志,於當日制度,多詳於大端,略於細目。因摭采諸家經注,及《說文》諸書所載,鉤稽排纂,以補其遺。頗足以資考證。又以唐時賈、孔諸疏,去古已遠,方言土俗,時異名殊。所謂某物如今某物,某事如今某事者,往往循文箋釋,於舊文不必悉符。亦一一詳為訂辨。如《周禮疏》不知步搖、假紒及五夜,《儀禮疏》不知偃領之類,不一而足。應麟皆為旁引證明。又《周禮·太史職》注云:“太史抱式,疏曰:占文謂之式。”應麟則別引《藝文志》羨門式法以解之:“考式者,候時之儀器。《史記·日者列傳》,旋式正棋。《漢書·王莽傳》,天文郎案式於前,日時加某。皆指此器。”所引亦較舊義為長。其中偶失考定者,如“鄉士”鄭注云:“三公出城,郡督郵盜賊道。蓋漢時郡掾分部屬縣為督郵,其分治各曹者亦名督郵。故《朱博傳》云:‘為督郵書掾。’此督郵盜賊,蓋掾主捕盜賊者。其不加掾字,猶巴郡太守張納碑陰,書督盜賊枳李街也。此職又主為三公導行,故云督郵盜賊道。道,導字。古通用也。”賈公彥疏乃謂使舊為盜賊之人,督察郵行往來,於義為誤。應麟沿用其說,未免千慮之一失。要其大致精核,具有依據。較南宋末年諸人,侈空談而鮮實徵者,其分量相去遠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法帖刊誤 易緯坤靈圖一卷 萬卷瑯嬛一卷 名疑四卷 范中方集一卷 野史一卷 同仁堂祕授喉科十八証、尤氏祕傳喉科真本、喉科全書 晉書抄八卷 張氏醫書七種 陽春古曲 爾雅圖三卷 桐蔭堂讀易知新未定本八卷 注華嚴法界觀門一卷 茶譜 無聞堂稿十七卷 化學分原八卷 論衡三十卷 王文恪公集三十六卷 學規類編二十七卷 復社紹興姓氏錄一卷 佳山堂詩集十卷二集九卷單刻七卷 娛目醒心編十六卷 三山鄭菊山先生淸雋集一卷 弄翰余沈一卷 藕花村遺草一卷 宋名臣言行錄别集(四朝名臣言行錄)二十六卷 讀史詳忽四卷 巡按蘇松等處揭帖不分卷 江田詩系十一種 萬曆元年福建鄉試錄一卷 容膝軒文稿八卷 弈史一卷 歷代鐘鼎彝器欵識法帖二十卷 [安徽南陵]漳溪盛氏宗譜三十六卷 集韻十卷 古文精選不分卷 五刻理氣纂要詳辨三臺便覽通書 新鐫顧九疇四書詳說十卷 監本五臣音注揚子法言 軍牘集要十二卷 頤身集一卷 新鐫繆當時先生四書九鼎 成案匯編二十六卷目録二卷 文山(文天祥)傳信錄十二卷 灊山集三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 意林逸文一卷 明季稗史四種四卷 養小錄三卷 杏庭摘藳一卷郴江百詠一卷 媿林漫錄不分卷 和珅查抄始末不分卷 黔詩紀略後編三十卷 閱克鹿卜廠造炮記一卷 九經字樣一卷 咸平集三十卷 樵歌三卷 翼堂詩集二卷 廣莊一卷 續志十卷 元遺山先生(好問)年譜一卷